新兴经济体汇率贬值得不偿失

2014-3-5 8:34:00来源:证券时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美国成为风暴中心。不到2年之后,欧洲债务危机袭击全球。欧美陷入困境之后,新兴经济体似乎风景独好。然而在2014年前后,新兴经济体的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突然遇到重大波折,出现了以货币贬值为主要表象的危机。

数据显示,主要新兴经济体货币2013年-2014年都出现了下跌。特别是进入2014年以来跌幅更加显著,1月1日起,卢布对美元和欧元汇率均走低,截至2月9日,卢布对美元贬值约7%,对欧元贬值约5%。南非货币继2013年贬值24%后在今年头一个月就又下跌了5%以上。2013年5月至今年1月底,土耳其里拉对美元累计贬值幅度达到29%,其中2014年1月1日美元对里拉的汇率是2.15,但在1月最高攀升到2.29,不到一个月就贬值超过6%。巴西雷亚尔在2014年1月初对美元为0.4239,而在2月初贬值为0.4098,一个月时间里最大贬值3.3%。2014年年初至今,阿根廷比索下跌了18%。这些经济体中数委内瑞拉情况最糟,前任总统查韦斯曾经把“强势玻利瓦尔元”对美元汇率从4.30调降到 6.30,新任总统马杜罗延续了这一政策,于今年 1月23日再次对外币汇率做出了调整,把对美元汇率从6.30调降到11.36。

目前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已经严重打击了它们内部的信心,股市滑落就是经济失去信心的直接体现。2014年2月以来,不少地区股指(包括中国A股)受到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的影响而出现下跌。

有些新兴经济体的货币贬值可能是政府有意为之。货币贬值看起来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政策工具,可以促进出口,强制改善国际收支,但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成为引爆或者扩大危机的手段。把贬值当作工具的思路已经与当前全球新经济形态完全不符合,不仅如此,把主动贬值当作一个政策工具只会耽误各自国内急迫的结构改革。从短期来看,货币贬值会因为 “J形曲线效应”,对短期的国际收支产生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对于新兴经济体经济稳定的信心丧失,出现资金大量外流,冲击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和经济系统。据巴克莱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以来,共120亿美元资金撤离新兴市场,接近2013年全年的资金流出量。

从长期来看,货币贬值未来未必会对于新兴经济体有利。因为过去立足于以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做法,已经导致了全球经济不平衡和新兴经济体自身的经济结构畸形,现在全球处于转型的竞赛之中,谁能率先转型成功,谁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货币贬值显然是与整个竞赛背道而驰的。新兴经济体的货币贬值,还将导致新兴经济体“金砖”、“金钻”成色下降,同时,货币处于贬值趋势或出现暴跌走势,必然打击国际社会对于新兴经济体货币的信心,对新兴经济体货币走向国际造成重大打击。

从最近的形势来看,新兴经济体货币的突然贬值或剧烈贬值,还导致经济和货币政策饮鸩止渴、莫衷一是。由于货币贬值导致热钱、投机资金外流,引发全球对于新兴经济体信心下降,导致正常投资资金也外流,出现金融系统支付困难等,货币贬值还造成本币币值下降和通货膨胀急剧上升。此时新兴经济体应当放松银根,弥补资金外流造成的恐慌。但是,放松银根无疑又会加剧通货膨胀的威胁。土耳其去年12月年化消费物价指数(CPI)为7.4%,今年1月年化CPI升至7.48%。阿根廷2013年官方公布的全年累计通胀率为10.6%,而民间机构估计,实际通胀率高达28.4%,2014年将超过30%。所以,不少新兴经济体为了吸引资金回流和抑制通货膨胀,不得已又采取了快速加息的政策。今年1月份以来,巴西央行加息75个基点至10.75%,印度央行加息25个基点至8%,土耳其央行将隔夜贷款利率从7.75%大幅上调至12%,南非央行加息 50个基点至5.5%。而快速加息,又等于是货币政策收紧,与放松银根相矛盾,政策上这种顾首不顾尾的做法,平添了市场混乱。3月3日,俄罗斯央行突然宣布加息150个基点。

由于过去新兴经济体过于使用汇率工具作为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调节国际收支的工具,因此对汇率过于敏感,一旦出现汇率快速波动就会造成信心恐慌,对经济造成重大冲击,随后为克服通货膨胀而快速加息,又导致混乱,所以把把货币贬值当作政策工具是弊多利少,不应该使用。

 

(关键字:汇率 欧洲债务 新兴经济)

(责任编辑: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