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制造业疲软下行格局难改

2014-3-6 8:58:31来源:期货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3月6日报道,近期LME铜价运行重心逐步下移,但在7000美元/吨的整数关口得到支撑。基本面上,逊于预期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现况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整个工业品市场价格承压。虽然随着铜价走低,空头回补带来的反弹动能在累积,但是我们认为,导致本轮铜价走低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制造业疲软,料铜价在整数关口反复后仍将延续偏弱格局。

人民币快速贬值抑制中国铜进口

2月中旬过后的人民币贬值行情出乎大多市场人士的预料。在短短的半个月内,人民币贬值1.48%,精铜进口亏损因此扩大700元/吨,至3200元/吨。在这样的背景下,精炼铜进口受到抑制,保税区库存急剧攀升。据悉,保税区铜库存已达到70万吨左右。贸易商进口积极性低迷令精铜进口升水也有所下滑,最新的上海洋山铜溢价为140—155美元/吨,较年初的165—190美元/吨大幅下滑。人民币快速贬值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国精炼铜进口,特别是影响融资性进口。而中国精炼铜进口节奏放缓料将制约LME铜价。

外强内弱格局强化

国内铜价在本轮下跌过程中跌幅更深,令内外比价大幅下跌,并不断刷新历史低点,直逼7.0的整数关口。与此同时,上海铜现货市场依然维持着200元/吨左右的贴水,现货市场的表现与去年11月份沪铜跌穿50000元/吨整数关口时大相径庭。整体偏低的铜价并未如预期般地吸引逢低买盘入场,高现货贴水验证了国内制造业疲软的现实。这一现象也是沪铜在本轮铜价下跌过程中领跌的关键因素。而国外方面,欧美市场的铜消费整体是向好的,这从近期不断好转的欧美宏观经济数据中可见一斑。同时,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智利港口罢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欧美现货市场紧张格局,令LME铜现货出现了持续三个月的升水,且在最近攀升至75美元/吨的高位。本轮国内铜价走低强化了铜市外强内弱的格局,并导致进口亏损进一步扩大,抑制国内进口积极性。

铜价将延续弱势格局

整体而言,低于预期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情况触发了市场的悲观情绪,持续走低的PMI数据验证了金属现货市场消费疲软的现况。据两会最新消息,中国2014年GDP增长目标为7.5%左右。在这样的框架下,政府在宏观经济上将延续去年的基调,并不会在投资方面有过多的举措。因此,料2014年中国的铜消费增速将放缓,铜价整体处于偏弱格局。

(关键字:LME铜 铜价 铜现货)

(责任编辑:0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