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CPI涨2% 创13个月新低

2014-3-10 9:07:48来源:东方早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国内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0.5个百分点,降至13个月来最低水平。2月份国内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0%,持续24个月同比负增长,环比下降0.2%。

分析人士指出,2月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春节过后食品价格明显下降,预计全年物价涨幅总体温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CPI调控目标有望实现。不过,从PPI来看,结合早前出炉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出口、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等多项宏观经济指标来看,市场的需求端仍呈现疲软走势,中国经济增速值得担忧。

此前的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2月居住价格同比涨2.8%

环比来看,2月CPI上升0.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7%,涨幅比1月份回落了0.7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

“春节假日期间,受节日因素影响,部分食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假期过后,需求减少,价格出现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时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春节过后,国内居民肉制品采购、消费意愿回落,2月猪肉价格环比大幅下探至-3.2%,从而拉低CPI同比增速回落至2.0%的近一年新低。与此同时,国内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8%,超过食品价格2月同比涨幅。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7%,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1.6%,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1%。

翘尾因素回落也是拉低2月CPI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测算,在2月份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6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食品类、非食品类价格上涨动力不足,一季度物价总水平将低位运行,今年3.5%左右的物价控制目标,料可以轻松实现。

经济下行担忧升温

CPI温和回落符合市场预期,但PPI在连续两年同比负增长之后,2月跌幅进一步扩大,直接引发了市场对制造业成本将延续通缩之势的担忧。

从数据看,PPI延续了1月的双降走势:PPI同比下降2.0%,跌幅较上月的1.6%进一步扩大;同时环比下降0.2%,环比连续两个月维持负增长。

“2月份,PPI环比略有下降、同比降幅有所扩大,一定程度上与春节后企业生产开工不足、需求放缓有关。”余秋梅昨日在解读PPI时坦言。

具体来看,2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2.5%,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5.3%,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3.2%,加工工业价格下降2.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下降3.3%,煤炭开采和洗选则大幅下降10.2%。

“要关注PPI,2月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反弹,但PPI跌幅加大,主要跟国内建材等生产资料价格放缓有关,说明经济总体比较疲弱。”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经济确实有下行压力,是否触及保增长底线,现在还没法确定,可能要等一季度数据出来。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虽然企业开工有望在春节后逐步恢复,但早前公布的前两个月官方和汇丰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双双跌跌落至半年低点,本月8日公布的2月出口数据亦同比下降18.1%(以美元计),较1月份的强劲表现有所扭转,估计中国经济在一季度开局不佳。

市场预期微刺激政策

在通胀无忧、经济或下行的担忧中,市场开始预期政府出台微刺激政策。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趋势可能延续,猪肉价格受需求下降影响仍将维持弱势,预计一季度CPI同比将低于2.5%,年内物价上涨压力不大。

交通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今年经济预计波动不大,二季度有望在企业补库存、改革提速的有利因素下有所改善。而且政府也提出经济要运行在合理运行区间,保下限控上限,不排除在经济状况不利时出台一些微刺激措施。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较低的通胀水平对于市场来说是好消息,低通胀将会给央行更大的空间来缓解流动性状况和温和上涨的利率,而较低的、稳定的利率可以支撑稳定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按照既定安排,能够更多反映中国实体经济开局走势如何的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一系列数据将于3月13日公布,届时中国经济的开局走势将进一步明朗。
 

(关键字:CPI 出口)

(责任编辑: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