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解铝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深化市场化改革,深入开展降本增效和全面对标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截至今年2月底,该公司制造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
按照总部要求,该公司依据“依法合规、安全稳定”的原则,明确了市场化改革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改革。经过慎重考虑,该公司公开竞聘了海源铝业公司经理,选聘了青海中铝铝板带有限公司总经理和铸造厂厂长,并由他们组建了经营管理团队,实行风险抵押和三年目标经营责任考核。改革以来,海源铝业公司压缩各级管理人员22%,压缩非生产人员46%,降低维修费用150万元。
该公司还创新营销采购管理。年初,供应部密切关注市场走势,加强市场研判,使原料采购价格较市场平均价格降低近6%。销售部负责人对记者说,该公司在采购上充分做好市场研判和比质比价;营销上,销售部加强与青藏铁路公司、中铝国贸的沟通协调,优化产品发运方式和发运方向,由之前全铁路运输改为部分集装箱运输,2013年节约运费2300多万元。据了解,2014年,该公司集装箱运输量还将大幅提升。
为优化各项指标,青海分公司根据每项指标制订具体的考核措施,并开展工区间对标活动。该公司生产安全部主任李云清告诉记者,该公司在24个工区针对各项指标,每月进行一次对标,每季度评选一次先进。每个月生产安全部都要牵头,带着工区长和分厂负责人到指标最好的工区进行观摩,学习先进,改进不足。该公司第二电解厂三车间主任艾胜鹏告诉记者,以前只要盯住指标就没有问题,现在有很多账要去算,除了直流电、阳极、氟化盐等主要消耗指标外,车间的人工、备品备件,甚至照明电、生活水,这些都得算。为了适应形势,他这个主任变成为一个“大管家”。该厂四车间四工区工区长刘晓梁向记者介绍,工区为优化各项指标采取的全槽诊断、生产预警、单槽指标对标等措施,使得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得以有效提升。今年前2个月,该厂交库铝液累计超产322吨,直流电耗和去年同期相比累计每吨降低128千瓦时,阳极毛耗较考核指标每吨降低0.18千克,共节约成本11万余元。
该公司加工厂还加强员工培训,从源头上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在每个班设立质量监督员,负责原材料消耗监督,并将每项能耗考核指标落实到人,有效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关键字:中国铝业 制造成本 电解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