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铜主力合约于5月20日触及年内低位34820元/吨后展开反弹。进入6月沪铜主力合约走势震荡,于6月13日下探34850元/吨后重新展开反弹。6月24日英国退欧事件一度引起铜价大幅波动,但最终并未扭转铜价走势。6月27日沪铜主力合约向上突破震荡区间[34820,36300]上沿,我们认为铜价后市将迎来上涨走势。主要理由如下:
宏观方面,上周英国退欧引起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市场大量抛售英磅及欧元并大量购入避险货币美元,大宗商品承压。我们认为市场已经相当大程度上地消化了英国退欧事件。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倾向于认为英磅和欧元一定程度上的贬值将推升美元,由此引起的美元的走强对大宗商品影响有限。中长期来看市场更加关注美联储加息进程对美元的影响。英国退欧或将使得美联储的加息进程进一步放缓。此前,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数远低于市场预期,因此,美联储近期加息概率大幅下降,短期市场上宽松的流动性对资产价格形成承托。中国5月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加0.49%,增幅较上月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加9.6%,增幅低于去年同期的11.4%,低于上月的10.5%。中国经济的下行对人民币施加贬值的压力,以进口为主的大宗商品现货商倾向于进口大宗商品并持货保值,利多大宗商品价格。
表观需求方面,中国5月精炼铜进口平均成本为36537元/吨,低于4月的进口成本37417元/吨,5月精炼铜进口平均每吨亏损1446元/吨,较4月的1572元/吨的亏损变化不大,且加上TC/RC上调,现货商更倾向于进口铜精矿冶炼生产铜,反映在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5月精炼铜净进口量较4月份减少7.5万吨,铜矿砂及精矿净进口量较4月增加16.8万吨,折合约增加5万吨的精炼铜的进口量,较大程度上弥补了5月份精炼铜进口量的下滑。中国5月废铜进口量为27.2万吨,较4月变化不大。因此,5月份由铜精矿及废铜所生产的精炼铜产量合共为68万吨,较4月变化不大。中国5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为30.4万吨,较4月份的37.7万吨下降19.36%。与此同时,国内上期所库存从4月的31.19万吨下降至5月末的22.12万吨,国内表观需求量从4月份的68.6万吨下降至5月的62.5万吨,环比下降6.1万吨,去年同期表观需求下降8.6万吨,表明国内表观需求下降幅度放缓。5月份LME铜库存下降2225吨,低于4月份下降的6100吨。
进入6月至今,精炼铜进口平均成本为35732元/吨,较5月低806元/吨,精炼铜进口贸易盈亏平均为-892元/吨,较5月份的-1447元/吨有所缩减。在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预期下及铜价处于低位的情况下,料6月精炼铜进口量或将稳中上涨。
冶炼产能方面,TC/RC从4月的102.5美元/吨/10.25美分/磅上升到5月的105美元/吨/10.5美分/磅,略低于去年5月的115美元/吨/11.5美分/磅,进入6月,TC/RC进一步上升至107.5美元/吨/10.75美分/磅,高于去年同期的102.5美元/吨/10.25美分/磅。TC/RC持续上升表明世界矿山持续增产,冶炼商掌握着铜精矿加工费的话语权。数据方面,我们看到中国5月铜矿砂及精矿进口量高达143.03万吨,较4月增加13.38%,表明国内冶炼商冶炼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进入6月,由于TC/RC进一步提高,此举无疑进一步提振冶炼商的冶炼积极性,暗示着6月铜矿砂及精矿进口量仍将维持在高位。随着TC/RC的提升,5月的精炼铜综合加工费为594美元/吨,高于4月的580美元/吨,进入6月,精炼铜的综合加工费进一步上升至608元/吨。5月精炼铜的平均生产成本为30662元/吨,低于4月的31917元/吨,而6月的精炼铜平均生产成本为30260元/吨。由于精炼铜的进口成本与国内的生产成本存在着较大的差价,因此,5月的精炼铜出口量飙升至8.5万吨的历史高位。
铜期现套利方面,5月份进口精炼铜交割平均每吨亏损705元,而4月份进口精炼铜交割平均每吨盈利约178元。5月份国内期现套利平均每吨亏损142元,亏损幅度高于4月的97元/吨。进入6月,精炼铜进口平均每吨亏损约95元,国内精炼铜期现套利平均每吨亏损319元。
需求方面,美国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对铜形成稳定的需求。国内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对促使国内铜市需求好于往年。
技术上,2016年6月27日沪铜主力合约收盘价向上突破震荡区间[34820,36300]上沿,短期有望进一步向上试探37500-38000元/吨。
综述所述,英国退欧事件对铜价影响有限。在国内表观需求量好于去年同期的情况下,且人民币贬值刺激现货商持货保值,加之美联储延迟加息为市场提供良好的流动性,料沪铜短线仍将进一步上扬。
(关键字:铜价 沪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