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流通领域正从“资源为王”向“渠道为王”时代切换,不少钢企选择顺应这股潮流,而背后真正的驱动力则是钢铁旧有生存格局的转变和不断被推向深入的供给侧改革。
在钢铁行业近年来低迷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无论是产业链还是供应链都是承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苏州宝优特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良城表示,对企业来说,从资金角度来讲无非就是要高效、低成本地使用资金,而基于大数据来把握市场走向的钢铁电商平台无疑是一种优选。
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陷入量价皆无的窘境,行业盈利状况随之跌入谷底。中钢协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9万亿元,同比下降19.05%;全年亏损总额为645.34亿元。时至2016上半年,黑色幽默的行情,狂欢了期货,复产了钢厂,同样也激活了曾经惨淡的钢贸市场。
钢铁电商势力在钢铁流通版图中正在快速崛起,除了与“互联网+“的强势来袭有关,更是钢铁行业自身问题倒逼下的结果。面对惨烈的行情,钢铁电商不仅是互联网闯入钢铁产业链阶段性的产物,也是互联网革命和钢铁产业链整合碰撞下的焦点。钢铁电商不仅会极大地改变钢贸的形态,也会极大地改变整体钢铁产业链的形态。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钢铁工业整体盈利状况不佳,2016年1月至6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利润总额为690.3亿元,利润率仅为2.31%。拖延利润率攀升的除了产能过剩之外,目前钢铁工业中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也是症结之一。正是因为效率低下,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钢铁行业都被外界冠以“傻大黑粗”的行业特征。
钢银电商副总经理徐赛珠告诉记者,在传统钢贸产业流通中,因缺乏信用保障,为避免风险,自然形成了“熟人生意”的模式。然而,因层级多,导致在产业发展中为大量的交易成本买单,加重了整个产业链负担,影响了产业的良性发展。在此背景之下,以钢银电商、欧冶云商为代表的一批钢铁电商企业应运而生。以钢银电商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由国内上市公司“上海钢联集团”投资控股的国内领先的B2B大型钢材现货交易平台。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钢银电商成为——国内首家持续盈利的钢铁电商平台。
钢银电商副总经理黄坚表示,虽然钢铁行业一直处于去产能“攻坚战”的桥头,但是钢铁行业仍然是一家拥有万亿元级别的巨大市场,占GDP的比重也大致维持在10%的比例。而上海钢联统计数据显示,传统的钢贸企业数量有15万家之多。随着产能过剩导致盈利降低,越来越多的钢贸企业陷入了生存困局,“互联网+钢铁”愈发成为行业共识。
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去产能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却问题依然存在,而随着煤炭价格的飙升和房地产行业重新进入调控密集周期,钢铁行业利润再次收窄。钢铁流通领域链条过长,生产至终端流通层级多的问题再次成为问题。传统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充分暴露,导致钢铁流通领域频频陷入“涨价无货、跌价无市”的尴尬境地。
可以说,卖方市场的终结,给电子商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数据统计显示,在2015年,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12.31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3.7%。B2B投资数量同比增长约300%,获投金额总数增长约7倍。具体到钢铁流通领域,全国范围内,钢铁电商已超过300家,占全国大宗商品电商企业总数近48%左右。仅上海市钢铁电商交易额在2015年就达到4470亿元,较2014年增长21%,占上海电商交易总额41.5%。
以钢铁电商为代表的B2B电商在2016年风生水起,已有多家报出了盈利的消息且整体发展势头良好。钢银电商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30日,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66.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14%。宝钢旗下的欧冶云商今年1-9月的融资额也达到118亿元,较2015年14.97亿元增长689%。多家钢铁电商平台的良好表现,将预示着钢铁电商有望继续领跑。
在众多钢铁电商平台纷纷火热上线的同时,据公开资料显示,钢银电商的企业用户数也已经达到有6万多家。对此,黄坚谈道:“这是行业上下游客户对钢银电商的认可,这个认可包括对平台、服务和产品三个维度。”
“B端电商不同于C端,除了用户体验,更讲究用户黏性。黏性来自哪里?来自于服务,来自于在线交易、供应链金融、支付结算、仓储加工、物流配送、数据信息等每一个环节的服务中。”黄坚补充道。
不过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国内通过钢铁电商平台销售的钢材仅占总量的20%,区域发展不平衡,潜力巨大。而首先要面临的就是传统钢贸商的抵触心态。一名传统钢贸商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合作的初期,很多钢贸商认为自己的资源被电商拿去了,因此抵触心态浓厚。“但是钢铁电商这个平台它是一个趋势,是今后我们钢贸发展的一个趋势,它整合了社会的很多的资源,为我们的钢铁贸易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服务的平台。”这名传统钢贸商继续说道。
(关键字: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