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外管局局长潘功胜发表题为《进一步推动外汇均衡管理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讲话,指出中国的宏观审慎政策已全面回归中性原则,未来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上,也将强调这一中性原则,维护建立在合规合法基础上的外汇双向流动、平衡的常态。
一、资本跨境流动新规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前期采取的宏观审慎政策恢复至均衡中性,合法流出与合法流入受到同等支持。
1、管理目标:外汇储备增减的权重下降,更注重的是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础上,实现国际收支动态平衡;
2、管理理念:坚持政策中性原则。外汇市场微观监管强调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政策标准的一致性:既支持合法合规资金流出,也支持合法合规资金流入。
3、外汇执法:强调真实合法合规,强调执法标准跨周期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非法流入流出仍将受到严厉打击。
二、资本跨境流动新规根本上反映了什么?
1、反映了政府对经济信心增强
全球朱格拉周期和供给侧改革带动下,我国企业盈利恢复,逐渐启动企业技术升级,经济新生动能积聚。
一方面,海外经济同步、共振复苏将产生更明显的外溢效应。2012年以后美国经济出清;2014年下半年以后,欧洲经济出清;2016年底到2017年初,伴随欧、美、日、印度等资本开支增速回升。我们在2017年5月提出“全球正站在新一轮朱格拉周期的起点上”。当前主要新兴经济体已开始复苏,将接棒全球朱格拉周期。如印度、巴西、南非等和一带一路国家,在产能利用率和通胀明显回升时则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产能扩张。市场没有看到新兴经济体的动能。在全球朱格拉周期、贸易周期、金融周期共振下,美国及全球2018年GDP增速将加快,对我国出口带来正面影响。
2016年下半年以后,国内经济伴随供给侧改革开始回升。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全球贸易复苏,也贡献全球经济更快地复苏。主要经济体的资本开支周期带动我国机电设备出口,而后者占出口的比高达58%。我们预计2018年出口增速将超市场预期在8%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经济中周期向上的新生动能在积聚。从2017年第一季度开始,我国的产出缺口已经转正,目前已连续为正四个季度。借助2016年底启动的供给侧改革,国有企业等微观部门实现了四大转变—盈利改善、营运能力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资产负债表一定程度的修复,这将带动后续的技术改造、资本开支增加。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了13.4%,快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6.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速达10.7%,合计拉动工业产出3.2个百分点。我们预计2018年制造业投资将回到升7%以上。出口、制造业将是2018年经济超预期的“新增量”。此外,房地产小周期更加熨平化,房地产投资将在4-5%以上。我国经济主驱动力从2016-17年的房地产投资小周期有望切换到经济中周期,即资本开支周期。预计GDP增速将在6.9%左右。
2、反映了对人民币贬值预期不再担心,此举也有利于抑制人民币过度“被动”升值
资本流出与资本流入获得同等对待,反映了外汇管理者对人民币贬值预期不再担心。与2017年年初担心人民币大幅贬值截然相反,当前市场对人民币币值贬值预期不再。因为强美元的基础遭到一定给程度破坏,全球经济同步复苏使得美国经济不再一枝独秀,市场更多担忧欧央行和日本央行退出QE,使得美元在年初大幅贬值,而人民币被动对美元升值。所以监管层对人民币贬值不再担心。
体现均衡中性原则的一个政策变动就是2017年9月份外汇风险20%的准备金率被取消。2015年10月,央行在《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中提出,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暂定为20%。该政策实施正值“811汇改”后的人民币迅速贬值期,目的是为了打击人民币空头与跨境套利势力。显然,在人民币贬值受到极大的打击时,该政策于2017年9月被取消。
上述政策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缓解人民币过度“被动”升值。如图2所示,在人民币因为市场因素而急剧升值时,反映“官方”态度的中间价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升值,甚至小幅贬值。最近中间价变动趋于稳定,表明管理层的确没有干预外汇市场。恢复资本流动均衡中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人民币因美元贬值而过度被动升值。
3、反映了资本流动更加均衡化后,政府更加注重提高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多种口径的资本跨境流动指标显示当前资本流动趋于平稳,人民币贬值预期明显改善。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初资本急剧外流情况得以稳定下来(图3),管理层对此担忧明显减弱。在当前市场状况下,过度防止资本流出已无必要。因此,管理层又重新回到了长期改革路径上来,注重资本跨境流动的合法性审查和便利真实贸易、投资,提高对外交往效率。
三、改革新周期正在拉开帷幕?
十九大之后,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措施或表明我国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的新一轮改革周期可能正在启动,契合改革开放40周年。众多措施密集出台,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并不是一味的收紧,而是该紧的紧,该松的松。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相关的指导文件,内容涉及金融监管、自贸区、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区域合作、贸易协调、中国制造2025等领域。许多措施着眼于提高我国经济长期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
刘鹤在达沃斯论坛问答部分特别提及,中国将利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机会,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一些政策可能超出国际社会预期”。
我们看好这新一轮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后续或值得期待:
金融领域:统一监管框架、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浮动、利率市场化,统一有效的债券市场、允许合规较好的金融机构(如券商)进行创新等;
财政领域:增值税税制简化、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企业税费合理化、地方税系建立(如房地产税纳入立法程序);
国企改革:开展国有企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推进债转股、降低杠杆率,推进重点国有企业脱困;推动若干重大企业联合重组;
农村土地改革:主要两项:第一、稳定承包关系+三项改革。2018年会加快完成确权颁证登记,增强农民土地流转的信心。土地“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举措;第二、配合租售并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住房土地供应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加快入市;
对外开放:自由贸易区的升级,金融行业稳步对外开放。
(关键字:改革 帷幕 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