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开市场开展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完全对冲到期量。Wind数据显示,本周(10月19日至25日)央行公开市场只有30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开展了5900亿元逆回购操作,据此计算,本周净投放5600亿元。
10月24日,央行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0月24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600亿元逆回购操作;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2.55%,持平上次。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净投放600亿元。
10月23日,央行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提前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0月23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55%,持平上次。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净投放2000亿元。此外央行公告称,将于10月28日进行6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招投标,期限为28天。
资金面明显改善,银行间回购利率继续下行,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行近20bp,DR007下行近10bp。Shibor短端品种延续下行,隔夜品种下行20.8bp报2.4460%,7天期下行3.2报2.6610%,14天期上行0.3bp报2.8950%,1月期上行0.8bp报2.7690%。
按照惯例和市场预期,央行将在本周开展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流动性有望得到进一步补充。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曾表示,TMLF基本上都是在季后首月第四周进行操作,其实是有规律的。
江海证券称,不可对TMLF操作抱过高期待。首先,TMLF只是常规货币政策操作,意在支持实体融资。一方面TMLF操作时间较为固定,且投放量较为稳定,是为银行支持普惠贷款而进行的常规操作,央行也会对资金用途进行严格考核,因此并不能将TMLF操作视作央行传达宽松信号的标志;另一方面,TMLF的操作时点大多对应税期、春节取现期、MLF到期日等流动性存在缺口的时间点,且通常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不同时进行,反映出央行尽可能平滑资金面波动,不给市场释放过度宽松信号的政策意图。因此TMLF操作通常对资金面影响有限,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值得期待。
江海证券称,TMLF何时兑现仍存在不确定性。本周央行是否进行TMLF操作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考虑到随着央行连续两天的公开市场投放,资金面趋紧的状况已经明显缓和,出于维持资金利率稳定的考量,本周进行TMLF操作的必要性在下降。另一方面,考虑到下周OMO密集到期,税期后续影响与跨月资金需求叠加,资金面出现缺口的概率明显大于本周后半周,下周似乎才是更好的TMLF操作时间点。因此从央行一直以来的思路和意图看,不可对明天进行TMLF操作抱过高期待。
10月21日,10月LPR报价公布,1年期品种报4.20%,上次为4.20%,5年期以上品种报4.85%,上次为4.85%。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银行风险偏好维持稳定,LPR也将维持稳定。长期看,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银行负债端有望获得改善,在“量”增“价”调的预期下,未来长端利率有望下行,同时政策利率也有调降的空间和必要,预计下阶段LPR有望稳中有降。
为何此次LPR按兵不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前两次LPR报价已经下降了两次,并且是有一定下降幅度的,体现了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效果;二是目前银行的负债端压力还是比较大,所以负债决定资产,在负债端成本刚性约束下,资产端下行的空间也受到了约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此次LPR未调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对标挂钩MLF发行情况,本月央行开展2000亿元MLF,期限1年,中标利率3.3%,发行量与发行价格与上月持平。二是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9月新增社融2.27万亿元,较上个月多增0.29万亿元;广义货币M2增速8.4%,较上月增加0.2个百分点,两项数据均高于市场预期,银行负债端获得一定程度改善。但银行负债成本的有限改善与经济下行情况下银行风险成本上升形成对冲、相互抵消,特别是在优质资产愈发稀缺背景下,银行不得不进行客户下沉,通过挖掘更低信用等级的中小客户实现更高收益。在综合考虑风险防控的内在需求下,银行风险偏好保持稳定,LPR报价中的银行点差部分保持稳定。三是银行综合资金成本尚未显著改善。
(关键字:央行 回购 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