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开展1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净投放1800亿元

2019-11-22 8:05:48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11月18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因此净投放1800亿元。

资金面方面,上周五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未见明显缓解,主要回购利率仍在小幅上行。交易员称,缴税导致的谨慎情绪致使银行类机构融出意愿下降,叠加央行近期持续暂停逆回购操作造成的累积效应,今日定向降准和MLF释放的资金不足以对冲税期需求,后续仍需关注逆回购能否重启。

央行和财政部11月19日招标国库现金定存500亿元,本期存款期限1个月,存款起息日为2019年11月19日,到期日为2019年12月17日。

上周五,央行公告称,当日是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第二次调整,释放长期资金约400亿元。同时,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中标利率持平报3.25%。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11月15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光大固收称,MLF旨在向银行体系补充中长期限资金,可以缓解银行信贷投放过程中所面临的流动性约束。中国商业银行内部为“两部门决策机制”,资产负债部管理存款、贷款、MLF等中长期资金,金融市场部管理短期资金。相较于OMO逆回购等短期资金供给而言,MLF和TMLF对于信贷市场的传导作用更为直接、高效。人民银行会继续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及时运用OMO逆回购、MLF、TMLF、降准等方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当前DR007已处于一个较为合适的水平。

中信固收明明称,在MLF意外降息后央行再次新作MLF,在经济金融数据双弱格局和结构性通胀下,货币政策量价配合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年内经济走弱和政策定力大致保持均势,基本面超预期的可能性不高,“资产荒”的大逻辑依旧没有改变,债市收益率顶部基本明晰,当前配置面临的调整风险也已降低,建议投资者择机入场配置。

上周五中国央行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并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当前中国仍实施常态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率是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下一步将继续做好LPR报价和运用工作,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进一步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并抓紧研究出台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

央行表示,包商银行市场化改革重组工作正在推进,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包商银行改革重组,同时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加强中小银行股东管理和公司治理,推动中小银行健康发展。完善银行补充资本的市场环境和配套政策,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

中信固收解读货政报告称,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删去“闸门”却“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维持了前期以我为主、以长期为主的态度,但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通胀结构分化、中小银行负债困境等给予了更多关注;对债市而言,逢高进入总是占优策略,在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高于3.2%时仍可以择机逢高买入。

华泰宏观点评2019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经济出现阶段性类滞胀压力时,货币政策首要目标仍是稳增长,而适度提高对通膨的容忍度,坚持稳健略宽松取向,三季度货政报告中也去掉了二季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措辞。

(关键字:央行 回购 净投)

(责任编辑: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