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1日银保监会再度强调“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后,大多银行机构的一轮自查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由于目前这些企业股票账户与信贷资金账户信息尚未打通,因此银行要从信贷资金流向入手“洞察”企业是否将这部分资金用于炒股或场外配资,难度依然不小
另有一家股份制银行华东地区分行零售业务部门主管也称,在银保监会强调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后,他们内部也开始自查个人是否将消费贷款用于短期炒股,以及与之合作的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助贷资金是否被用于炒股。
“目前我们的个人消费贷款审核又全面收紧,以家装贷为例,除非借款人能提供足够凭证证明自己正在装修房子,否则很难批出贷款。”尽管银行内部纷纷自查信贷资金是否违规入市炒股或流向场外配资业务,但市场依然存在不少灰色操作地带。比如部分企业将信贷资金用于日常经营,自有资金则入市炒股。此外,部分企业还通过关联交易,将信贷资金转移到第三方关联企业账户,再以后者自有资金名义参与场外配资或炒股。
严查三类企业信贷资金流向
他们转变策略,将目光聚焦在三类可能涉嫌腾挪信贷资金入市炒股的企业,一是近期出现大额信贷资金异常调用的企业,二是老板热衷炒股的企业,三是以往涉足民间金融业务的企业。
前述股份制银行华东地区分行零售业务部门主管也表示,他们目前也在核查个人是否使用消费贷款用于炒股。不过相比调查个人借款者,他们会将自查重点放在与之合作的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否将助贷资金用于场外配资或个人炒股。
究其原因,在助贷业务里,很多借款人都是这些小贷公司或互联网金融平台所推荐,贷款用途也是由他们递交,不排除个别借款人虚构了贷款用途,而是将消费信贷资金用于炒股。
要彻底遏制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炒股或用于场外配资,一是银行需构建更全面的受托支付机制,确保更多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不是被企业或个人中途截留用于炒股。二是银行内部应构建信贷资金流向的数据信息闭环,令资金腾挪违规流入股市变得无处遁形。
监管压力向下游传导
至于场外配资资金来源,他坦言主要来自一些地方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拆借,即场外配资服务机构以10%-15%自有资金作为风险保证金,再按年化拆借利率10%-13%向这些企业募集另外85%-90%资金。
(关键字:信贷 资金 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