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评价领域首部国家报告发布:准入门槛放宽 服务水平提升

2020-12-1 8:10:34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目前,我国营商环境评价已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累计已有98个城市参与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改革实践。各参评城市聚焦市场主体反映集中的流程繁、时间长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当前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要持续加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10月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作为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首部国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关注中小企业市场准入、生产经营等办事便利度

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关注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生产经营乃至退出市场过程中的办事便利度,重点考察企业创业发展所需涉及的政府审批和外部办事流程,评价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从企业全生命周期链条视角,中国营商环境评价设置了15个指标,包括开办企业、劳动力市场监管、办理建筑许可等内容。如开办企业指标,主要考察参评城市的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需经历的政府审批和外部办事流程,包括办理环节、办理时间等。同时,中国营商环境评价还重点考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设置市场监管、政务服务、包容普惠创新3个指标。

2018年,国家发改委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22个城市开展了两批次营商环境试评价。2019年,在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部分地县级市等41个城市开展了营商环境评价,并在东北地区21个城市开展了营商环境试评价。截至2020年,累计已有98个城市参与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改革实践。

开办企业领域,最佳实践为2个环节、0.5个工作日、0元办理成本,北京等标杆城市探索形成了网上办理、线下“一窗受理”等改革举措。办理建筑许可领域,最佳实践为6个环节、49.5个工作日、20.3万元办理成本,北京等标杆城市探索形成了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分类审批监管、优化前期评估、简化报建流程、缩短验收时间等改革举措。获得电力领域,最佳实践为2个环节、3个工作日、0元办理成本,深圳等标杆城市探索形成了优化办电服务、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三零”服务、高压用户用电报装“三省”服务等改革举措。

(关键字:环境 服务 水平)

(责任编辑: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