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动力电池性能提升了3倍,主流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或超过250Wh/kg,其配套车型续航里程也已经迈入500km门槛。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消费者对于车辆续航、耗电的需求仍然在增加。诚然,这种需求也在倒逼电池生产企业努力继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三元材料从最初的NCM111,到目前主流的NCM523和622,并有部分NCM811材料开始商业化应用,材料体系正大踏步向高镍方向突进。
事实上,由于动力电池业尚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其技术路线、产品方向仍具有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动力电池业尚处于技术路线、产品路线“押注”的阶段。因而,对于众多电池生产企业来说,谁率先成功掌握下一代技术路线和产品,谁就有可能扭转目前市场的格局。这不,今年以来,多家企业正积极在超高镍电池(镍含量在80%以上)的技术研发方向上“下注”,超高镍电池赛道上的“前哨战”已经打响。
事实上,由于镍比例越高,电池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就越差,这导致超高镍电池相比高镍电池而言,需要有更强的电池安全技术做护航。此前,LG化学和SKI等海外电池巨头正是基于安全性考虑,对推行超高镍电池路线比较谨慎。而此次LG化学等企业被媒体报道出即将量产超高镍电池的消息,似乎预示其超高镍电池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
超高镍电池一旦量产,其通过增强动力电池的综合性能,无疑能有效提升电池企业和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力,助力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抢占燃油车的市场,让新能源汽车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超高镍电池的未来值得期待。
(关键字: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