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碳账户”到碳市场 绿色发展寻找最优路径

2021-3-30 8:04:55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随着“双碳”一声哨响,一个世界煤炭大国的转型之路也正式启程。在3月27日召开的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上,谈及如何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问题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建议,建立“碳账户”,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账户平衡。然而,政策要改革,企业要效益,从过往走来,绿色产业一直在政府和市场间自我调整,试图找到产业发展的最优解。

“碳账户”与长效机制

“针对我们需要实现的目标,这两个约束条件也是指的两条路,一条是高碳高增长,另一条是低碳低增长。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两条路现在都走不通或不能走,剩下就是第三条路——低碳、零碳,然后较高增长。”3月23日,在《读懂“十四五”》专家研讨会上,刘世锦曾表示。

一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都对碳排放增量保持较高依赖度。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碳排放量,即每1美元GDP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在1984-1992年达到峰值,最高排放量约在0.006吨/美元。目前,即便我国碳排放增量出现下滑,但单位GDP碳排放量仍为美国近3倍。这也意味着,当前我国经济增量对碳排放增量的依赖仍处较高位置。

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刘世锦建议,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要尽快建立起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建议以设立绿色发展账户为重点,争取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上取得大的进展。

据介绍,从已有研究来看,绿色发展账户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GDP、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排放;由这些要素形成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的资产负债表;把原先外部化的绿色收益和排放成本内部化,从而形成能够反映经济活动全口径收益和成本的绿色发展账户;将绿色发展账户原理与投入产出表中的收入法计算方法相结合,建立起从全国和各级政府到企业、个人的绿色发展账户。

“设立绿色发展账户的核心是科学界定并落实相关主体在绿色发展中的产权与责任,并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账户平衡。”刘世锦表示,绿色发展账户建立起来后,也便于将“30-60”目标任务合理、准确地分解到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形成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字:绿色 发展 路径)

(责任编辑: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