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期间,湖南将总投资1000亿元,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
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长株潭”大气环境联防联控等八大重点工程
近日,媒体上沸沸扬扬的“镉米”事件再次将湖南这个“有色金属之乡”推到风口浪尖。湖南省是有色金属大省,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品产量都居全国前三位,其中铅、锌、锑系列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湖南省重金属污染事件不断,使得湖南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话题变得格外沉重。
本报记者近日从湖南省环保厅获悉,针对目前湖南省有色金属产业在资源、产业结构和环保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该省正在起草《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讨论稿)》,拟从今年开始开展有色金属行业环境综合整治。
湘江的污染之源
在今年初的湖南省两会上,湖南省省长徐守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清水塘、竹埠港、水口山等工矿区为重点,全面治理湘江重金属污染”。
这句话也概括了目前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的几大重点区域:株洲霞湾段清水塘工业区,集中了株冶、株化等多个冶炼、化工企业,主要污染物为镉、锌、铅、砷、汞等;湘潭竹埠港工业区,聚集了化工、制药、印染、钢铁、电化等企业,主要污染物为汞、镉、砷、铅、锌等;衡阳水口山矿区,以矿产冶炼、钢铁等企业为主,主要污染物为铅、锌、铜等有色金属。
这些重金属污染区无一例外都集中在湘江流域。被誉为“湖南人的母亲河”的湘江,为湖南最重要的经济带之一,两岸分布着有色金属、冶金、化工、食品等多个行业。这些企业数量多、分布散,虽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这些行业污染物排放也很严重。
以株洲清水塘工业区为例,由于产业发展及历史原因,该区域工业污染十分严重,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污染源头、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有媒体报道,株洲市镉污染超标5倍以上的土地面积达160平方公里以上,被重度污染土地面积达34.41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以清水塘工业区为核心的天元区和石峰区,该范围内的农用地早已不宜继续耕作。
为重点治理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湖南采取了取缔关停违法企业、淘汰退出落后企业、停产治理污染严重企业、限期治理重点污染源和搬迁布局不合理企业的组合整治措施,其中,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就前后共投入资金170多亿元。目前,湘江流域已完成整治项目2063个,其中关闭、退出、停产企业765家;限期治理项目408个,郴州四大矿区由239个小矿整合成22个。
来自湖南省环保厅的数据显示,目前,湖南省地表水中镉、砷的浓度年均值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56.3%、53.8%,其中,湘江流域地表水中镉、砷的浓度年均值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65.2%、59.1%。自2007年以来,全省湘江干流水环境未出现镉、砷超标现象。
将投入562亿元治理重金属污染
“目前我省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还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历史遗留问题两大难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谢立表示。
他指出,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湖南省经济尚未走出粗放式的模式,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短期内都难以从根本上实现。
此外,湘江污染整治还有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由于湖南省有色金属开采冶炼有上百年历史,很多矿山遗留下来的废渣,有清朝政府遗留下来的,有民国政府遗留下来的,还有现阶段产生的,历史包袱很沉重也很复杂。
下一步,湖南省将进一步加大重金属污染治理力度。在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要求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将增加“铅”这一指标,其排放量要比2010年减少10%。
于近日召开的湖南省环保工作会议上传来的消息透露,“十二五”期间,湖南将总投资1000亿元,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长株潭”大气环境联防联控等8大重点工程。其中,将累计投入562亿元资金,对各种历史遗留下来的重金属污染进行集中治理。今年,湘江沿线的衡阳水松地区、娄底锡矿山、株洲清水塘、郴州有色采选集中地区等重污染源被确定为治理的重中之重。
另外,记者从湖南省环保厅获悉,针对湖南省有色金属产业在资源、产业结构和环保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湖南省正在起草《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讨论稿)》,推动有色金属产业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有色金属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高,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重金属污染事故基本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