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80后好高骛远,是不负责任的一代;也有人说80后急功近利,是贪图享受的一代。可80年代出生的他,扎根生产一线默默无闻的奉献,勤勤恳恳的工作。平凡而淡薄,淳厚而朴实。他就是华锡集团公司“十佳青年”、来宾华锡冶炼有限公司电铟车间铟冶炼技术员,共青团员周海文。
成才始于勤奋
现年27岁的周海文, 2008年6月从广西工学院本科毕业被分配到来宾华锡冶炼有限公司电铟车间工作。刚参加工作期间,周海文鉴于自己不是冶炼科班出身,对冶炼方面的知识水平底子较薄。为使自己早日成为企业有用之材,周海文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学习冶炼专业书籍,刻苦钻研技术,努力增加自已理论上的水平,使自己的基础知识得到充实与巩固。工作时,他除了脏、苦、累的活抢着干,还养成了多学、多做、多想的习惯。有不懂的地方,他总是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思路。在一次次生产现场工作中不断增长着自己的知识,提高着自己的业务技能。工作中,他逐步养成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
2010年10月,正是来冶铟系统对铟锭99.995%新行标的实施攻关阶段,针对铟产品标准的改变,铟锭产品难以达到铟产品新的质量标准的情况。他积极参与探索新工艺,进行阳极板真空除杂试验。经常加班加点,不分白天黑夜在萃取工段电解铟生产现场,认真检测每一批电解铟的上板质量好不好,槽压温度是否达到要求。就这样,他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角色,掌握了电解铟的上板质量的控制,从而减少杂质带入电解生产工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确保来冶公司铟产品质量达到99.995%新标准打下坚实基础。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年来的深厚积淀,才使他在铟冶炼技术上的“门外汉”,逐步成长为了铟冶炼线上的技术骨干。
五小成果创丰收
周海文所在的电铟车间,历年来“五小”创新创效成果突出。当时,该车间铟车间QC小组看到刚分配到车间的周海文是大学生,而且还是学化学分析的,便将他吸收为该QC小组成员,同时还把年底五小创新成果编写的重任寄托在他的身上。然而此前,周海文对五小是啥样是闻所未闻,如今被寄予厚望,怎么办?
周海文惟一的“杀手锏”就是学习。八小时之外,他认真研读《QC活动指南》;在工作间隙,他虚心请教QC前辈;在整理五小创新成果过程中,他反反复复地修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9年,由他任组长的《降低铟产品铊超标次数》攻关课题,将铟产品铊超标次数由4次/月降低至1次/月,全年创造价值105.75万元,并获得公司优秀奖。2010年元月,针对电解液直收率低,2009年年平均仅为47.8%的状况。他提出并参与整理编写的《提高电解铟直收率》实施后,将电解铟直收率由原来的47.85%提高至51.9%,不仅净化了电解液,提高了电解铟质量。而且减少了残阳极复熔,提高铸新阳极板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创造效益93.275万元,并获得公司先进奖。如今,周海文在电铟车间已成为五小创新的骨干。
带好实习生锻炼自己
每年的夏秋之交,总有不少与冶炼专业相关的高等院校学生到来电铟车间实习和工作,这时候,车间技术员就要负责向实习生介绍本车间工艺流程、生产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等,周海文想,自己迟早要承担这一角色,不如现在开始锻炼一下,于是主提出学习带实习生。2010年,每次有高校学生到车间实习时,车间技术员陈日凡总让周海文一起陪同,并逐渐让他代替自己的工作。
在与实习、见习的高校学生打交道过程中,周海文得到了锻炼,当然也难免被对方提出的问题难倒,但无论如何,他总是坦诚相待,博得师弟师妹们的好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锻炼,如今,对于带领培训外来的实习生,周海文已能独当一面。
周海文经常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攀登,当你爬上一座山顶时,就会发现,在更高更远的地方,又会有一座新的山峰等着你去攻克。当你攻克了一座又一座山峰后,你会欣慰地感到,你的人生没有因碌碌无为而留下缺憾。”这就是一个80后青年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