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册城乡低保对象在2.7万人左右、实现了乡镇高标准敬老院全覆盖、资助了近2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加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成326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翻开冷水江市沉甸甸的“民生账本”,映入眼帘的是一串串鲜活跃动的民生数字,是一件件体现关怀与温馨的惠民实事,是一份份充盈人心的温暖与感动。
一件实事就是一份承诺、一项民生工程就是一份民心牵挂,它传递着冷水江市委、市政府解决民生难题的坚定决心,彰显着执政为民的科学发展理念。
6月上旬,我们走进冷水江市城乡各地,看到一幅幅幸福和谐的“民生画卷”。
新范本:“抠门政府”托起“阔绰民生”
5月26日,冷水江市委书记刘小龙率四大家一把手来到市民政局现场办公。就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快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听取了市民政局的汇报。
现场办公会议当即决定,在各乡镇办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名民政工作人员,启动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决定在全市推行9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确保农村五保户年供养标准不低于1500元……
这已经是冷水江市四大家一把手第三次对民政工作进行集体现场办公。从2009年开始,冷水江市就把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民政工作作为一种机制建立起来,坚持下去,议定解决民政部门亟待要办的事项。
与很多县市相同,冷水江市一样面临着“吃饭财政”的艰难现状。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财政再困难,也要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切实解决各类民生问题。” 这是市委书记刘小龙、市长何志光在大会小会上常讲的一句话,这也是冷水江执政者们的终极追求。
冷水江市在楼堂馆所建设、外出考察、公务消费上非常“抠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却出手“阔绰”。
“十一五”全市民生支出累计达23亿元,其中去年用于民生支出达8.24亿元,占全年财政总支出的51.1%。在册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对象分别达到1.8万人和近1万人。五年来全市三次上调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对象保障水平由五年前的人平每月45元达到了现在的18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由五年前的10元达到了现在的100元。五年来,该市共完成了11所乡镇敬老院和4所村级“五保之家”的改扩建或新建工作,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敬老院或“五保之家”。
对于冷水江市出手“阔绰”,大手笔投入民生工程的做法,最先感受到的还是民政部门。
冷水江市把民政工作列入到“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实施。把民政工作列入全市“三个文明”考核内容,列入到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的重要议事日程。
冷水江市委、市政府提出,民政工作要把解决弱势群体生活、生计的问题放首位,建立社会救助资金自然增长机制,按上年度中央转移支付拨入冷水江市民政资金总额的5%预算安排民政工作经费,同时,市本级财政逐年增加对民政经费的投入,确保不低于10%的增长幅度。
新举措: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完善
“今年物价上涨了,但是我们的低保保障金也随着提高了,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冷水江街道办事处的赵柳霞激动地说。
尽管已进入夏季,但冷水江市城乡贫困居民的心里却都感到更加温暖了,今年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城市低保保障水平提高到了月人均180元,农村低保保障水平提高到月人均100元,全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
像对待父母一样,用孝心去关爱无助的老人;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用爱心去关心特困儿童;像对待家庭成员一样,用诚心呵护每一个救助对象。带着热情去工作,这是冷水江市执政者们对广大市民的真诚承诺,也是冷水江市民政人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精神的真实写照。
每一个低保家庭的柴米油盐,每一个“五保”老人的冷暖起居,每一个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每一个流浪儿童的生命安全……冷水江执政者们都挂念在心。
冷水江市将传统救助模式与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为基础,以助学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科技、司法救助等为补充,逐步实现了由一般救助到全面救助,由政府救助为主到全社会共同参与救助,由单纯的生活救助到就医、就学、住房、法律等全方位救助的转变,形成了综合性多元化、多层次的救助网络。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市贫困居民的安全网。冷水江市城市低保切实提高城市“三无人员”和一些重病重残家庭的保障水平。同时,将医疗、就业、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扩展到低收入群体家庭,使有限的救助资金用在最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上。
在农村,综合救助工程启动后,彻底改变了农村特困家庭的命运。同时,结合“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逐步缩小城乡低保差距,力争用3-5年时间,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待遇与城镇居民全面接轨。
“应保就保,一个不漏”,公平、公正,是冷水江市打造社会救助“阳光行动”的主要特点。该市实现了“社会救助政策运用准确、社会救助程序操作准确、社会救助对象审批准确”的工作目标。今年还将在去年加强群众监督,选聘30名社会监督员,实行社会监督经常化。
冷水江市属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在经历了多次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后,及时核灾救灾,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近两年来,共下拨救济款400多万元,下拨救灾粮50万斤,救助灾民6万多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2万余人次,无一例因灾而致人员伤亡情况发生。特别是去年在灾后重建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该市圆满完成326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社会反响良好。
新路径:对社会特殊群体“厚爱有加”
6月9日早晨,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冷水江市滨江休闲广场热闹非凡,宽广漂亮的广场人山人海,在公园一角,几十位老人在这里打太极拳、跳体育舞蹈,享受着生活的惬意。
近年来,冷水江市全市新建、改造了30多处老年人体育娱乐设施,使老年人有了自己的公共活动场地,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另一方面,冷水江市切实保护老年人的权益。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部按规定享受到了乘车、就医、购物等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对百岁老年人每月发放生活保健费300元。而且,市委、市政府将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从2012年1月1日起,对9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每人每月100元的高龄津贴。
对于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以及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的“五保人员”,冷水江市实行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相结合,率先落实农村“五保”每人每年825元供养标准,现实际保障水平分散供养对象达到了每人每年1600元以上,集中供养对象达到了每人每年3400元以上。同时,高度重视敬老院的改扩建工作。现已实现了12个乡镇高标准敬老院全覆盖,380名农村“五保”对象住进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敬老院。用该市潘桥乡敬老院一位“五保”老人的话说:“搭帮共产党,五保老人住宾馆”。
“看病难、看病贵”对于弱势群体来说,体会更深。从2009年开始,冷水江把原来单纯的大病医疗救助政策调整为资助参合参保、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救助模式。新政策调整后,全市“三无对象”和低保对象中75周岁以上的老人、重度残疾人、慢性病患者、重大疾病患者和所有住院治疗的对象全部纳入了医疗救助范围。两年以来,每年全额资助所有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助了近万名城镇低保对象加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救助各类门诊救助对象1.3万余人次,住院救助对象近1700余人次,临时医疗救助对象1600余人次。今年还将实行包括慈善医疗在内的“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健全医疗救助“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落实全市五保对象、农村低保一类对象在县、乡镇医院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全免的政策。
针对低保对象子女在上高中、大学本科阶段的助学救助,冷水江市一直实行每学期500元的救助,而且在考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一般本科再予救助1500元,重点本科再予救助2000元。两年来一共救助近3000人次。与此同时,临时救助工作全面推进和进一步规范,由政府统一买单,仅去年就救助了600多人次。
冷水江还在娄底率先落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积极推进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在娄底六个县市区中第一个出台了《冷水江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细则(试行)》,第一个建立了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平台,第一个按上级要求将医疗保障政策全方位落实到优抚对象身上,为优抚对象解决了后顾之忧。
为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冷水江市积极开展慈善关爱活动。从2010年9月召开全市慈善募捐动员大会到现在,总共募集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私营业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的善款达1200余万元。
“我们把长辈安葬在公墓里,既风光又体面,既节俭又方便……”今年上半年,冷水江街道办事处一位69岁的市民病故之后,其家属将他送进了殡仪馆火葬场,并自觉将棺木置换成骨灰盒,安葬在公墓地里。该市对其亲属发放了3100元补助金。冷水江市积极推行殡葬改革新模式,对本市辖区范围内有本市户籍的所有公民死亡后,自愿实行火化且骨灰寄存在市殡仪馆骨灰寄存处或葬入市公墓的,采取政府购买基本殡葬服务的惠民殡改政策,惠民政策所需费用全额列入市财政专项支出。
新福祉:社会福利中心情暖万家
在5月26日的冷水江市四大家民政工作现场办公会议上,原则同意建设社会福利中心,并由政府在城区环境幽雅地段无偿行政划拨建设用地40亩左右,投资3000万元,新建一所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集养老、医疗、康复、救助、收养于一体的花园式社会福利中心。
这意味着,社会孤残儿童、社会弃婴、“三无”人员、光荣老人、孤寡寄居老人等社会特殊群体的帮困问题将有望得到合理解决。这是冷水江市把加快社会福利机构建设、构建普惠型社会作为市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重要工作来抓的生动实践。目前,该市社会福利中心正在筹建当中,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常务副市长牵头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对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有关收费项目实行公益事业优惠政策,凡自收自支单位的服务性收费减免在50%以上,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该中心建成后,将彻底改观目前该市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也为今后该市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