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困境:“过剩”与“不足”并存

导读: 中国的流动性正面临一方面社会总体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银行体系内...
关键字: 流动性 过剩 不足

中国的流动性正面临一方面社会总体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银行体系内、中小企业又面临着流动性的不足的困境。

综合媒体7月1日报道,中国的流动性正面临着“过剩”和“不足”并存的尴尬局面:一方面社会总体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银行体系内、中小企业又面临着流动性的不足。面对此种困局,市场呼吁监管层减少对“数量型工具”调控工具的依赖,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分析指出中国的流动性已经进入了拐点,过去泛滥近七年的流动性将不得不挥泪告别中国的经济舞台,即使中国的国际收支仍一如既往地巨额顺差,但由于中国的货币需求因经济体的高速膨胀而水涨船高,过去的流动性供给已经开始力不从心了,只要遇上外汇占款、准备金账户、财政存款、现金和公开市场步伐不一致时,市场资金面就弱不禁风了。就好比过去对一个儿童过剩的营养,现在开始对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已经营养不足。

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5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3764亿元,较4月增长21%。这是4月份回落后,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月度增量又出现反弹,截至2011年5月末,我国外汇占款余额累计达24.39万亿元。

由于当前央行基础货币主要以外汇占款的形式进行投放,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币迅速增多。

为了吸收过度的流动性,进入2011年以来,央行连续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次加息,但社会总体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物价节节攀升、普通商品遭遇投机资金的“爆炒”即为佐证,与此同时,大量社会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

但银行体系内的钱却“并不多”。当前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上升至21.5%,此外,日均存贷比不超75%的监管规定,以及即将到来的年中考核等均考验着银行的流动性能力。而当前超短期理财产品日益风行,商业银行之间的“揽储大战”如火如荼的景象,已完全反映出了银行正闹“钱荒”。

银行缺钱,能贷给中小企业的钱也就更加匮乏,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明显减缓,民间资本借贷盛行,一场资金“大旱”正在降临。

根据金融学理论,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均是央行货币政策中介工具,二者能够通过分别影响资金价格和数量来使得信贷资源被有效配置,而信贷资源的错配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

但从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发展来看,以控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规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已经被以调整实际利率的手段所代替。

专家均认为,公开市场上的央票操作可以逐渐代替存准率的调整,背后的逻辑是由于商业银行购买央票是自愿的,因此,其可以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流动性状况进行市场化的资产配置,灵活性优势明显,但现实的情况却是,由于银行体系内资金紧张,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严重“倒挂”,银行购买央票的意愿大幅降低。

实体经济不是在实验室中运转,但是经济运行的逻辑还是有迹可循,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虽然仍有多种变数,但是,无论如何,如果你还把高速增长的经济和再度膨胀的资产价格寄托于以往泛滥的流动性,那将无疑于缘木求鱼。

(责任编辑: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