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积极争取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项目和国家出资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全面引导、鼓励和扶持适应市场经济的商业性勘查活动,逐步形成了以商业性勘查活动为主体,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和商业性勘查活动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新局面。上半年,我市共争取国家出资的固体勘查项目16个、水资源勘查项目5个。引导社会投资6.5亿元,完成钻探23160米、浅井8600米、槽探15万立方米。二是进一步开展保护性矿种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调查钨、锡、锑、钼、萤石矿区的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对不按照勘查方案施工、实际开采矿种与采矿许可证登记的矿种不符、超层越界开采、超生产能力生产以及破坏性开采等多种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三是加强矿山企业“三率”指标考核,实施好以奖代补项目,运用经济手段支持激励矿山企业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启动以奖代补资金1700万元,支持敖仑花铜钼矿、维拉斯托铅锌矿、红岭铅锌矿、柴胡栏子金矿、金厂沟梁金矿、大井子银铜矿、巴林石矿业有限公司、金鑫矿业有限公司等八家矿山企业进行技改。主动与上级联系汇报,争取巴林左旗金港矿业、林西福源矿业等七个以奖代补项目立项成功,计划争取资金2.06亿元。四是积极推进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工作,市级矿产资源规划已经自治区批准实施,11个旗县区(共12个旗县区,其中红山区无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工作也全部完成。五是积极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工作,对所有矿山、矿种实行动态监管。加强对矿业权评估、储量评审工作的监管。加大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力度,上半年共征收补偿费8763万元。探索补偿费征收与消耗储量挂钩新办法,不断提高征管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