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投大规模重组 难改电企负债扩张模式

导读: 由于电力体制大环境未能改变,过度竞争、煤电矛盾等问题仍存,因此重组难改电企负债扩张的发展模式。
关键字: 中电投 电企负债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称“中电投集团”)日前进行了大规模的组织架构改革和股权产权结构重组。
  有关专家表示,该集团此次重组或成为电力行业改变“做大做强”思路的开端;然而,由于电力体制大环境未能改变,过度竞争、煤电矛盾等问题仍存,因此重组难改电企负债扩张的发展模式。
  改革触及“敏感部位”
  据报道,中电投集团采取“职能制”与“准事业部制”相结合的组织模式,对现有20个部门进行重新设置,这一部分改革已于7月底完成。
  改革后的中电投集团各专业化业务部门以“准事业部制”模式组建,例如:原工程部已被撤销,相反增设了很多专业管理部门,包括:火电部、水电与新能源部、核电部、煤炭与物流部、铝业部、高新产业部等。
  中电投集团一高管指出,以前一个项目从立项、建设、运营各个环节可能是由多个部门分工负责,一有问题容易出现“扯皮”现象。
  与改革后的中电投集团对照来看,中电投集团新增的火电、水电、新能源以及核电等部门属于各大电力企业皆有涉及的业务,改革后将实行“准事业部制”的垂直、扁平化管理。例如火电业务,从项目前期开始,包括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环保节能、燃料管理、市场营销到科技进步等工作全由火电部负责,权责清晰。
  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下称“国电集团”)等其他四家发电企业则仍按照部门职能横向管理。以国电集团为例,该集团总部的16个直属部门中,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专业化业务部门仅有计划发展部、工程建设部、市场营销部、安全生产部以及燃料部5个。而一个火电工程在项目方面归计划发展部管,而建设方面归工程建设部管,安全生产和用煤方面又归不同部门管理,缺乏协调机制,削弱了管理力度。
  分析人士指出,中电投集团在组织结构方面的改革,体现出了发展思路的变化。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尽管五大发电中其他企业也有类似努力,但中电投集团率先掀起大规模重组,并深入到股权产权结构领域,的确成为扭转盲目做大、借债扩张的先行者。
  以风电为例,2010年,五大发电集团中其他四家风电装机占比皆超过10%,而中电投集团占比仅2%,同时在水电与核电领域的占比较为平衡,使得企业业绩免于在后来风电行业利润率下降、安全问题频现中受损。
  而中电投集团的这一努力,也体现在了业绩上。数据显示,五大发电集团中的四家在2010年底较年初的增长率皆为负,而唯有中电投集团实现了约0.5%的正增长。与此同时,尽管公司的总装机容量在五大发电集团中最小,所有者权益却超过了华电集团与大唐集团。
  难改负债扩张模式
  韩晓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五大发电集团在“做大做强”的口号下,过度扩张、负债发展,以至于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85%,最高的甚至接近90%;而在规模增长方面却屡创新高,例如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下称“华电集团”)和国电集团2010年的增长率都超过了20%,而处于中游的中电投集团增长率为17%。
  然而,他也指出,由于电力体制大环境未能改变,过度竞争、煤电矛盾等问题仍存,因此重组难改电企负债扩张的发展模式。
  韩晓平认为,在国资委提出的“做大做强”的发展模式下,电力企业负债经营无人追究,在以低廉价格将民营企业挤出市场的同时,自身也走上借债扩张的道路,没有获得效益。因此,尽管中电投集团自身的重组方案使其率先扭转发展思路,但在外部大环境的压迫下,仍然难以解决“高投资、高负债、低盈利、高风险”等发电集团共同存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