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数据显示,美国和中国的制造业活动都在放缓,但没有滑向衰退的迹象。
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9月的51.2降至50.4,而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nstituteforSupplyManagement)编制的PMI从9月的51.6降至10月的50.8。PMI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表明制造业出现萎缩。
自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2月以来,中国官方PMI还从未跌破50。
最新数据反映出今年全球需求增长放缓,但也显示制造商尚未开始降低产量。
亚洲其他地方的PMI数据也反映出需求变弱的迹象——台湾录得近3年的最低值,而韩国连续第3个月处于萎缩状态。不过,印度制造行业10月回暖,PMI从50.4上升至52。
经济学家对中美两国的PMI预测略微高于已公布数据。中国的数据似乎表明,中国官方在收紧信贷、遏制通胀和减慢增速方面的努力已显出效果。
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已数次提高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还实施了各种行政措施,如购房限制和指示各银行向哪些行业放贷。
多数分析师表示,中国的通胀率已在7月见顶,当月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继8月和9月CPI分别同比上涨6.2%和6.1%之后,他们预测物价上涨将继续放缓。
通胀的减弱和经济增长的放慢,可能让政府拥有一定回旋余地,能够放松目前偏紧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从整体上遏制了银行放贷,导致很多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抱怨贷不到款。
中国总理温家宝上周表示,经济政策将在必要时得到“微调”,这是近几个月来他首次使用这样的字眼,表明中国政府在考虑放松某些降温措施。
在美国,制造业连续27个月增长让市场进一步放心,整个夏季对欧债危机和美国公共财政状况的担忧并未破坏美国经济复苏。
上周政府数据显示,第3季度美国整体经济已恢复稳健增长——由于消费者和企业界支出有所回升,年化增长率达到2.5%。但经济学家警告称,尽管这些数据将化解有关全球最大经济体重新陷入衰退的担忧,但美国的经济复苏仍不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