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已经出现,但是目前国内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却依赖大量进口。有资料显示,中国电池隔膜进口依赖度达到80%以上,电解质的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的进口依赖程度更是高达80%~90%。在四大核心材料中,仅有电池正负极国产化比例较高。
有专家表示,我国很多核心部件大部分靠进口,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首先世界公认中国的制造业是很强的。电池的隔膜也好,电解液也好,产量质量为什么无法赶超国外呢?
隔膜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孔洞的数量,我国目前的问题在于孔洞数量过高,假如做100块电池,国外可能仅有1块是残次品,而中国可能会有10块之多,这样质量必然不过关。
问题的原因就是我国制造生产隔膜的企业投资小,无法规模化生产。日本隔膜高产来源于相对稳定的大型规范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在日本只有两家。与日本情况不同,中国从事隔膜制造生产的企业非常多,且绝大多数为小型企业。
日本是资源集中规模化生产,这不仅是技术的问题。与日本相比,我国的锂电池产业集中度较低。据悉,日本新能源产业由10到20家大公司主导,而中国有几百家公司在做新能源,产业发展很难规模化、规范化。
我国电池行业需要规模化,但规模化之间还略有不同。ATL和比亚迪的电池都是规模化生产,但是ATL本身是主营电池且专精一项。而比亚迪除了电池之外还有汽车和IT等等,专注于产业链的控制。国际方面,目前ATL类的模式偏多。但是不管模式如何,接受市场最终检验的是产品的好坏。
电池隔膜产品也早已引起国内公司关注和青睐。深圳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合资的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以及新乡格瑞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已经开始在隔膜方面实现产业化,其产品正在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此外,还有三四十家企业宣布进入电池隔膜领域,一些上市公司和做其他材料的企业也打算进入这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