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日召开的“2012APEC中国工商领导人论坛”上,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中央提出的扩大内需战略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经济正转向消费驱动增长模式,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而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将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群体。
数据显示,201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05.8%,其中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的贡献率为51.6%和54.2%,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10.1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
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在论坛上说,一直以来,国内需求都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立足国内市场,努力扩大内需,有效克服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实践证明,扩大内需战略是完全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当前经济发展规律。”
不过,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相对落后,既低于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房爱卿认为,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000美元,进入了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这其中孕育着巨大的需求。
据房爱卿介绍,为充分挖掘国内消费潜力,中国政府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努力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这些措施包括加大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改革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增加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比重。同时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城乡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以此来提高消费能力。
“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说,如果在“十二五”期间,居民消费率能够提高10至15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将会有7万亿元左右的商品,转变为居民消费。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也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个人消费会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驱动力。这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也表示,中国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三,并且还维持着15%左右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中国。“预计再过五、六年,中国市场对500强企业的贡献率将达到60%,而中国市场也将在十年之内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只需要做好中国国内市场,就能成为全球领先企业。”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中国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上。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网站、彭博新闻社网站最近就先后刊文称,随着消费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大,中国将会取得“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许多跨国公司已经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尤其不能低估中国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因为 “收入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人更有能力消费我们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