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贸易伙伴经济衰退,引发中国外贸骤减。
8月16日,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对于7月份出现的外贸增速放缓,特别是出口增速急剧回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主要原因是当月对欧盟的出口大幅度下降所导致。
商务部数据显示,7月当月中国和欧盟的进出口总额大概是480亿美元,同比下降8.9%,其中中国对欧盟的出口293.7亿美元,下降了16.6%。而同期,中国对欧盟以外的其他地区出口平均增速仍然在5.5%左右。
“对欧盟出口的形势不乐观,虽在估计之中,但欧债危机进一步发展升级并趋于恶化,以及欧盟各国进口需求急剧下降,则超出了很多专家的预判。”沈丹阳表示。
向欧盟少出口1300亿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以来我国和欧盟的贸易额严重下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出口总体增速第一位的因素。”沈丹阳表示。
今年1-7月,我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3.6%,与出口总体增速7.1%相比,欧盟出口整整拉低11.4个百分点,7月当月更是下降16.6%。据商务部测算,仅欧盟这一缺口就影响国内近1300亿美元的出口额。
“今年以来一直疲软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年初制定10%的全年贸易增速目标也很可能难以完成。”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判断。
据海关统计,1-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683.7亿美元,同比增长7.1%。若想完成全年外贸增长10%的目标,意味着接下来的几个月至少保持15%以上的增速,在欧洲经济持续下滑的当下,显然不太现实。
欧盟统计局14日公布最新数据称,欧元区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4%,考
虑到今年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速为零,欧元区已站在经济衰退的悬崖边缘。
“受欧债危机持续的升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可以预计下半年中国外贸的形势将更加严峻,遇到的困难将更加凸显,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要实现全年的工作目标面临的压力将更大。”沈丹阳表示。
外贸竞争力下降
在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处长、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理事程永如看来,关注外贸数据之外,更应该注意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在他看来,进出口形势不好,除了外部贸易环境恶化,内部企业竞争力下降也是重要原因。国内企业在各种成本上涨压力下,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正在削弱,品牌、消费者忠诚度、议价能力等非价格竞争力尚未形成。
现阶段,原材料价格、劳动力、融资成本、汇率等几重压力叠加,吞噬企业的利润。这些因素并非短期问题。
“从中长期来看竞争力问题也需要解决,企业综合成本一路上走,根本顾不上研发创新,生产力、劳动效率原地踏步甚至下降。”程永如认为,要注意控制要素价格不能涨得太快。
面对严峻的形势,商务部表示下半年将从两方面稳定外贸,首先落实国务院确定外贸稳增长政策,包括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积极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扩大进口。特别是帮助企业降低出口成本,改善贸易环境。
“当其他国家经济普遍低迷的时候,相对于激进的短期措施,遵循市场规律,顺势而为也不失为一项政策选择。”程永如认为,“市场多元化有利于降低风险,即使对欧洲市场也需要进行细分,西南欧出现问题,而中东欧作为新兴市场总体稳定。”
此外,商务部还将继续推动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方面下大的功夫。
当日,沈丹阳强调,特别是要努力培养企业的竞争新优势,加大市场多元化的拓展力度,力争实现年初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关键词:商务部 欧盟出口 出口成本 外贸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