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水源地危机:安康汞锑矿污水直排

导读: 2012年的9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全面完成的日子。然而,当湖北省的移民全部搬入新居之时,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之一,陕西安康却面临着来自汞锑矿生产污染直排的危机,这些水系最终将汇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最重要的水源之一——汉江。
关键字: 南水北调 湖北 汞 锑

2012年的9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全面完成的日子。然而,当湖北省的移民全部搬入新居之时,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之一,陕西安康却面临着来自汞锑矿生产污染直排的危机,这些水系最终将汇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最重要的水源之一——汉江。

陕西安康旬阳县副县长王武臣向《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证实,目前旬阳县仍有4家汞锑矿开采公司在生产,并“经常受到当地居民的污染投诉,多次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要求整改”。但截至记者赴安康采访时止,旬阳县龙富矿业有限公司(下称“龙富矿业”)的汞锑矿山仍在开采,并直接向水中排放生产污染物。在此之前,当地政府部门已经责令其“停产并进行技术改造”。

陕西安康旬阳县一直以来便是汞锑污染的主要地区。2009年陕西省政协委员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显示,旬阳汞锑矿区域河流总汞含量约6.35μg/L,达到世界水体中汞含量背景值0.005μg/L水平的上千倍。在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关键的输水阶段后,陕西安康旬阳的汞锑矿排污问题,已经不再只关乎安康旬阳一地的用水安危。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质量,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陕西安康及其下属的旬阳县对汞锑矿开采、冶炼等进行了大规模的关停整治。为补偿当地损失,中央财政按年度给予安康市生态补偿,2011年,安康市获得的生态补偿总额约为6亿元人民币。

然而,作为中国最主要的汞锑矿开采区之一,处于南水北调重要水源上游——汉江的安康所面临的“生态还是发展”以及区域间的生态和发展的平衡命题,也随着南水北调工程输水日期的临近,又一次成为全国性的重要命题。

生产污水直排威胁汉江

陕西南部安康、汉中、商洛三市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植被覆盖率全国前列,恢复造林面积位列全国第一,尤其是安康更是被称为水乡。这里的丰富水系最终汇入汉江,后者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之一。

然而,如今这里的居民和村民却面临着“水从门前过,却要找水喝的窘境”。当地村民黄秀全告诉记者,作为汞锑矿的主要开采区之一,旬阳县一直存在汞锑矿开采企业经生产污水直接排入当地水系的问题,这让当地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龙富矿业的所在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堆放的矿渣,和两个极为简单的沉淀池。所谓沉淀池,就是两个大水坑,再没有其他的设施。即便如此,有一个沉淀池也处于停用状态。

在山的中腰,清晰可见两个汞锑矿矿洞中,正在不断涌入水流,经沉淀池汇入到近在一米之外的河流。

这条河流将汇入“小河”,这是一条汇入旬河的河流,后者是汉江主要的水源。

随后在当地村民指引下,记者来到位于公馆乡这一旬阳县汞锑矿最为密集的矿区。在这里,河流与矿渣仅一路之隔,到处停放着准备运输矿石的大型卡车,破败的乡村道路已经被蹂躏不堪。大大小小的矿洞中流出的水,经过简单的沉淀池直接汇入路边的河流,基本上和龙富矿业矿水的处理方法同出一辙。

一位矿工告诉记者,矿工们都知道矿洞中流出的水毒性很大,所以在平时作业的时候,尽量避免与矿洞流出的水接触,即使洗手也不会用矿洞中的水。

根据当地村民讲述,像这样的矿洞,在红军镇和小河镇已经接近100个,但是具体的数字没有人知道,因为每年都有新的矿洞产生,同时也有旧的矿洞被废弃。另一方面,废弃的矿洞经常受到当地村民偷采,因此被偷采的矿洞仍然会有大量的水流出,进入附近的河流,再途经小河、旬河,最后汇入汉江。

安康最主要的自产水来源地,则是旬河流经的是旬阳。记者从安康市水利部门获得一份数据显示,旬阳全县有2平方公里的河沟487条,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沟101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条,其中4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除汉江外,尚有旬河、坝河、吕河、蜀河、仙河5条。

另一组数据显示,旬阳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1.672亿立方米,另外多年平均入境客水总量为228.683亿立方米。入境客水加本县自产水,则出境水量为240.35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81.8万千瓦。

汞锑矿主产区之危

汞、锑两大金属分列十大常用有色金属之列。我国汞的储藏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和陕西省,而陕西省主要集中在安康市旬阳县公馆、洛驾、北沟、青铜沟一带,古人统称青铜沟。汞矿的类型属于汞锑合矿,开采的技术难度系数大,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解决汞锑选矿分离难题,所以长期采用选冶联合流程小规模开采生产,该联合工艺不仅成本高、能耗大,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影响了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安康市发改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贵州铜仁地区汞锑矿的衰竭,旬阳县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汞矿产地。虽然技术上还没有达到开采的标准,还伴随有大量的半生矿,可是随着市场上汞价的飙升,违规开采在旬阳已经屡见不鲜。

2001年之前,旬阳县境内有4家汞锑矿,冶炼厂2家,同时滋生了大大小小的私营作坊、土炼厂,给当地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区域内河流的汞含量一度超过6.35 μg/L,远远高于世界水体背景值0.005 μg/L,不但河流汞含量超标,土壤汞含量也大大超出国际土壤背景值,给当地的居民饮水安全造成了严重的隐患,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2001年7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汉江水正在被污染”为题,曝光了旬阳县的整个工业污染问题,这让担负着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旬阳县立刻关闭了全县的矿厂冶炼企业,旬阳县的重工业瞬间缩减了一半。

据了解,为了缓解水源涵养地的工业与生态这一矛盾,切实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国家加大了对水源地补偿机制,对整个秦巴山区的28个县,一方水国家给予补贴3到5分钱,并且逐渐增加。

根据介绍,2011年仅安康一市就得到国家南水北调生态补偿款6亿元。

上述发改委人士介绍,旬阳汞锑矿资源伴生严重,依照现有采矿技术和生产工艺,资源浪费严重,即使选矿完成之后的废矿渣可提取含量也接近千分之五。该人士表示,现在这种小规模的开采,缺失整体规划,对整个矿体的伤害比较大,到处挖洞,肆意取矿,无疑是杀鸡取卵式掠夺。

旬阳县主管工业的王武臣副县长向记者坦言,目前旬阳境内仍有4家汞锑矿开采公司,均在小河镇、红军镇一带,经常因环境污染问题遭到当地居民的投诉,多次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责令整改,在一段时间内有所好转,但污染事件仍有反复。

对于汞锑矿对旬阳县GDP的贡献,王县长表示,整个汞锑矿每年给地方的利税贡献仅占2%,假如,由于汞锑矿的开采真正影响到当地的居民生活,或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政府会考虑全面整改或集体关闭。

选矿地点向下游转移

2001年由于央视曝光旬阳县矿产开采危及到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汉江水源地,随即,陕西省关闭了旬阳县大多数的汞锑矿选矿厂和冶炼厂。陕西省政府也收紧对该两项项目的审批权限,直到目前为止陕西省仍然没有再设选矿厂和冶炼厂。

但资源稀缺、汞锑价格持续飙升,为了逃避陕西省的政策约束,一些汞锑矿老板开始将目光盯在了距离旬阳县不足一百公里之外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

根据来自天津打算投资汞矿的张先生透露,在郧西县大大小小的选矿厂加起来约有10家,其中离县城最近的一家规模最大,这里的选矿厂所加工的矿石大多数来自陕西省的旬阳县。

勋西县变身旬阳县汞锑矿代工厂背后,是当地工业生产总值仅为17.45亿元,不足旬阳县的1/5。

按照张先生的指引,记者找到距离陕西最近的郧西县某选矿厂。在临近该选矿厂的路上记者发现一条泛着黄水的水渠直接连通着选矿厂和下游的河流。可能是时间已久,整个水渠整体出现鲜艳的黄色,汇入河流时形成明显的差异。

根据有经验的选矿员工分析,在选矿的过程中会出现氧化汞,氧化汞的颜色大多呈现黄色或者红色,所以推断该选矿厂排出的废水中应该含有大量的氧化汞。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满负荷生产,选矿能力可以达到500吨/天,但由于矿石紧缺,每年只是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开工,即使这样,投资回报率也非常可观。

对于尾矿处理,因为技术原因,该厂目前只能囤积存放,等待日后技术水平改善之后再次开发。

在该采矿厂的边上,记者见到了尾矿处理囤积沟,按照该工作人员的指引,一个高约8米的柱子几乎已经被大量的尾矿所淹没,并且逐年增高,已形成近1平方公里的尾矿坑体。

(关键词:南水北调 湖北 汞 锑)

(责任编辑: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