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经济问题主要是债务问题,如果想要通过经济增长去解决它的债务问题,就必须发展海外市场,现在中国市场没有了,就必须寻找另一个市场。”
在日前举行的亚欧首脑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擦肩而过”,标志着由钓鱼岛引起的中日争端,依然没有改善的迹象。而这一难题,正对日本企业造成越来越大的伤害。
日本陷入衰退
11月8日,日本东京商工调查所发表的企业倒闭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日本全国倒闭企业数为103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另外,倒闭企业负债总额增加了53.5%。据悉,此项结果是以负债总额在1000亿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为对象进行统计的。
同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9月份机械订单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日本9月核心机械订单按年下降7.8%,降幅大于之前经济学家预测的4.9%,且按月降幅也超过市场预期。而核心机械订单一直被视为未来6-9个月资本开支的现行指标。
据海关统计,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3428.9亿美元,较过去40年来增长了340多倍。今年前三季度,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487.6亿美元,下降1.8%。
在微观层面,问题尤为严重。以汽车行业为例,包括丰田汽车在内的日系品牌车商,正通过减产、停产甚至转移等方式应对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的局面。10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9月产销数据,日系车总销量16万辆,环比下降29.5%,同比下降41%;日系车的市场占有率从8月份的19%降至12.2%。此外,其他在华日系家电、电子、日化等领域也都出现停业、停工等现象。
“经济上的问题是一个已经出现的问题,这是中国消费者的选择,与政府的政策无关,而在中日‘岛争’这一问题没解决之前,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恶化是不可避免的。”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范建军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合作状况恶化是客观事实,但是双方政府不应放任其发生。“应该理性地看‘岛争’,不违背大的原则的话,经济还是要发展的。如果因为‘岛争’而影响经济发展战略,是绝对不对的。”
日企欲东南飞
全球经济危机和来自中国市场的压力,使日本经济陷入了衰退的通道。为改变困局,日本国内呼吁恢复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声音日益强烈。与此同时,日本加速了从中国市场向东南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
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日本去年对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净外商直接投资增加超过一倍,创下1.55万亿(兆)日元的新纪录。2012年1至8月,日本对东盟净投资达到4180亿日元(这一数据并没有反映很多投资承诺),4至6月,东盟的净外商直接投资较上年增加37%。
日本央行国际收支统计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同比增加约3800亿日元(约合296亿元人民币),超过对华投资的约3000亿日元。据业内人士透露,7月以后日企对东盟的投资也超过了对华投资。有分析称,“中国风险”为投资转移的一大原因。中国平均月工资在过去的5年翻了一番,而频频发生的劳资纠纷也成为不安因素,加上中日两国因钓鱼岛问题长期对立给日本企业带来的风险,对日关系良好且有市场潜力的东南亚或将正式成为新的投资地。其中,菲律宾是目前吸引日本资金前往的最卖力国家。
日企退出可能性多大
“日企在未来退出中国的可能性很大。”谢国忠说,“日本现在最主要的产业就是汽车和机械制造两样东西,这次丰田汽车受到的影响不大,就是因为它在中国的销售额占它总销售额的比例小。就目前情况,在中国投资建厂风险太大,退出是顺应时势的选择。”
范建军也认为日本这一选择合情合理:“双方合作没有利益可图了,避开和转移是理性的经济选择,东南亚虽然市场不成熟,但是可以慢慢培育。”
“日本经济问题主要是债务问题,如果想要通过经济增长去解决它的债务问题,就必须发展海外市场,现在中国市场没有了,就必须寻找另一个市场,日本产业转移到东南亚主要是由于那边的资源与生产成本的优势。”谢国忠说。
“我觉得会有一些企业退出,但中国市场太大,日企全身而退可能性不大,因为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市场。”小吴如是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判断。小吴已在上海松江一家从事高端精密制造的日企工作三年多,他说他们公司还计划进一步扩大投资,因为在中国市场越做越大。
对中国产业影响不大
日本《读卖新闻》日前报道称,日本政府已经与哈萨克斯坦达成协议,将从2013年1月开始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稀土。这标志着日本将首次从中国以外的国家进口稀土资源。
范建军认为,日本向哈萨克斯坦进口稀土是降低成本的措施。“中国稀土限制出口导致国际价格比国内价格高,而这些成本是中国环境付出的代价。企业的环境成本增加,价格上涨,竞争力下降。日本选择去其他国家进口稀土很正常。”
“岛争”对中企影响有多大?谢国忠认为,“影响很小,中国向日本出口的主要是食品,日本现在吃的大部分食品是在中国制造的,但我们只是代工厂,日本派来技术人员当场监控整个种植、包装、出口的过程,控制着这个产业链。所以它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对于日本的产业向东南亚转移是否会牵制中国经济的发展,谢国忠认为这一担忧未免多余:“东南亚的条件不成熟,系统不完善,成为世界经济现代化生产平台的条件不成熟。”
谢国忠强调,日本经济面临的情况十分严重,国家财政赤字、公司经营也存在很大问题,已经不能构成主导局面。这意味着,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日本极有可能失去主动权。
(关键字:债务 经济危机 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