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能收购美国MiaSolé公司新闻发布会的演讲台上,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董事长李河君踌躇满志地表示,汉能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并购,已拥有非晶硅锗、纳米硅及铜铟镓硒等七项薄膜太阳能产品技术,2013年预计实际产量将在2.5吉瓦左右。
不料,此时一个来自台下的声音使现场氛围骤然陷入尴尬:“七项产品技术路线,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似乎有些不太专一啊!如果清楚市场方向,真正掌握一两条技术路线,我看足矣。”
发声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开发银行能源顾问李俊峰。尽管他的质疑是半开玩笑式的调侃,李河君的话也没有被打断,但当时同在现场的南开大学光电所教授孙云认为,李俊峰的话恰恰指出了汉能的问题所在,即汉能缺乏核心技术与对未来市场的战略抉择。
由于近几年多晶硅产品价格暴跌,使原本价格低的薄膜产品优势渐失。“目前,汉能投资的8个非晶硅/微晶薄膜生产基地,实际上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汉能引入CIGS薄膜太阳能技术能否化腐朽为神奇,犹未可知。
市场升级
2013年1月初,汉能高调收购了美国MiaSolé公司,并称获得了目前全球最高的CIGS(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转化技术,量产后转化率将达15.5%,并在两年内将生产成本降低到每瓦0.5美元。
据南开大学光电所教授孙云介绍,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是由最佳比例的Cu(铜)、In(铟)、Ga(镓)、Se(硒)四种元素构成的固熔体薄膜组成的电池板。由于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吸光能力强、发电稳定性好、转化效率高、能源回收周期短等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三大主流太阳能薄膜技术之一。
汉能从2009年大举进军太阳能薄膜市场以来,作为国内甚至全球最大的非晶硅/微晶硅薄膜生产商,由于其传统的非晶硅/微晶硅薄膜转化率较低,且功率衰减严重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晶硅切片光伏电池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市场正受到越来越严峻挑战。
在2007年至2011年中国多晶硅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期,硅基薄膜光伏组件由于价格相对低廉,且不受上游多晶硅原料限制,成本优势明显。尽管存在一些品质问题,但当时低于多晶硅切边组件70%的成本和超过100%的利润率以及整个市场30%的增长率,无疑为汉能大举进入薄膜光伏产业、计划2000亿元投资打造3吉瓦非晶硅/微晶硅薄膜产能提供了足够的理由。
然而,汉能形成产能之时,恰是光伏泡沫破灭之日。
2012年,多晶硅切片组件的价格已经跌至0.5美元左右,与硅基薄膜电池的价格形成了倒挂。原有硅基薄膜太阳能产品的成本、价格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汉能的8个硅基薄膜生产基地已经从预期中的‘聚宝盆’,变成了‘无底洞’。”国内最大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站承建商、北京桑林蓝天自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在电站投资建设上,非晶硅/微晶硅薄膜几乎被业内的所有专家判了“死刑”。
而目前汉能的8个生产基地,都属于非晶硅/微晶硅薄膜生产线。面对非晶硅/微晶硅太阳能薄膜正在衰退的市场,汉能只有大规模减产和转变技术路线两条出路。此次,汉能收购德国Solibro公司和美国MiaSolé公司,正是急于开辟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第二条技术路线的表现。
然而,面对外界的质疑,汉能似乎并不认可。其品牌部一位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薄膜太阳能电池与传统的硅晶电池市场需求不同,不会受到欧美“双反”的影响,市场依然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目前,汉能的8个生产基地已经陆续投产,产能预计达到2.5吉瓦。虽然目前汉能产品的销售遭遇多晶硅市场不正常价格的影响,但预计2013年下半年将逐步复苏。汉能收购两家CIGS生产企业,更多的是为未来市场升级考虑,目前并不存在转产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可能。
“汉能如此表态,属于‘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一位了解汉能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对于外界,李河君依然在畅谈薄膜太阳能美好的未来,但实际上,汉能已经开始减缓了其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投资速度。
目前,汉能已在四川双流、广东河源、山东禹城、浙江长兴等8个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计划项目用地超过7000亩。仅四川双流1吉瓦的光伏薄膜生产基地占地就达1500亩。
然而,汉能的项目占地进度与产能形成进度并不成正比。2009年最早筹建的四川双流1吉瓦的生产项目,目前只有一期一号厂房开始产片;而其他7个生产基地,只有5个刚刚完成部分生产线的试生产。
由于汉能光伏薄膜产业基地建设投资的拖延和产能的缩减,目前位于海南海口和广东河源的项目已被延缓或收回土地申请的审批;而位于浙江长兴项目的二期工程则干脆被当地政府叫停。汉能生产的非晶硅薄膜几乎都未能售出,而是转化为金太阳工程,摆在自己的厂房和办公楼顶上“自产自销”。
“汉能目前与地方政府的投资蜜月期已过,接下来将是汉能处理其光伏薄膜项目烂尾的时间。”该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汉能属于骑虎难下。如果此时,汉能不能继续履行其投资承诺,将面临坏账和地方政府的翻脸。然而,继续在硅基薄膜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无疑并不明智。目前汉能可行的办法之一就是为这些项目寻找新的产品,这不仅为汉能赢得了腾挪的空间,同时也创造了新技术升级的机遇。
CIGS的前景
“汉能以硅基太阳能薄膜为主的产品格局面临巨大的挑战。从其收购德国Solibro公司和美国MiaSolé公司的技术路线选择上看,未来能否实现产业化,成功转产将成为其成败的关键。”
孙云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世界上太阳能薄膜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共有三种,除硅基薄膜外,CIGS(铜铟镓硒)薄膜和碲化镉薄膜转化率高,几乎等同于多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并且不存在功率衰退的问题,从技术和市场情况看,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太阳能薄膜的发展方向。
但是,碲化镉薄膜电池产业化技术主要被美国First Solar公司掌握,该公司既不出售设备,更不出售技术。而且,First Solar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和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目前产能已经接近5吉瓦,且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更不存在出售资产和股权的可能。
对汉能来讲,若通过技术并购,只有CIGS一条技术路线可以选择。但其多层膜结构以及铜铟镓硒四种物质共熔凝固时的复杂化学、物理反应,使得CIGS薄膜的生产技术难以实现产业化,即使是汉能已经收购了的德国Solibro公司,产业化的良品率也不过40%,转化率大大低于实验室20%的水平,只能维持在14%的水平。这使得CIGS产品的成本始终难以降低,尽管德国Solibro公司的产能已经超过了100兆瓦的量产水平,每瓦成本依然高于1美元。过高的成本也正是直接导致德国Solibro公司倒闭的原因。
而汉能收购的美国MiaSolé公司,由于采取的溅射法、硒化炉后处理的生产工艺,成品良品率更低,仅有20~30%左右,并且由于硒化炉无法实现连续生产,每炉产品的光能转化率也很不稳定。这导致美国MiaSolé公司CIGS薄膜成本更加高昂,公司运营难以为继。
孙云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按照目前的生产成本推算,只有单机产量达到20兆瓦,良品率达到80%,转化率达到13%,并且产能实现200MW的情况下,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才能实现0.5美元/瓦的价格,与多晶硅形成竞争能力。
然而,这种理想的技术水平,无论德国的Solibro公司,还是美国的MiaSolé公司显然都没有达到。汉能公布的收购美国MiaSolé公司之后,其良品率将达到70%,转化率将达到15.5%,“是按理想数值估算的”。
另据曾经在美国MiaSolé公司担任过技术要职的纽升太阳能董事总经理罗来忠介绍,即使汉能收购的美国MiaSolé公司,CIGS薄膜量产转化率能够达到15.5%,其实也并非是产品的真实转化率,而是对产品光能转化率进行裁选,按级别拼接之后的产物。
汉能的未来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汉能曾经公开宣传的斥资2000亿元打造光伏帝国的进展速度,2011年产能即可达到2吉瓦,但截至2012年底,产能依然未达到2吉瓦,实际建成产能也就1吉瓦多一点,实际生产的电池片就更少了。2013年,汉能又提出产能将达到2.5吉瓦的目标,这也完全不是按照实际投资、投产和销售数据推算的结果。
“我不知道,在汉能太阳能薄膜产品对外销售几乎为零的情况下,2013年的2.5吉瓦产品如何处理。”王晓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也许汉能可以依靠其水电项目的盈利来填补太阳能薄膜的亏损,也可能自产自销,利用其产品大规模投入光伏电站的建设中去,但是,依靠非晶硅/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不到10%的转化率和50%左右的功率衰减幅度,汉能投资光伏电站无疑将面临更大的亏损。
王晓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按照目前位于云南石林的国内最大的1兆瓦级CIGS太阳能薄膜电站的运行情况,其德国进口的CIGS太阳能薄膜的成本约为1美元/瓦,转化率达到了13%。虽然在成本和转化率上不及多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但由于CIGS薄膜电池弱光性强、吸收频谱宽以及没有热效应功率衰减,电站发电效率反而比同等规模的多晶硅切片太阳能电站高出10%~15%。
如果按每年平均发电小时数1500小时、20年的电站寿命计算,1兆瓦的CIGS薄膜光伏电站将比同等多晶硅光伏电站多发电300万~450万千瓦时。这意味着,汉能如果能将CIGS薄膜的转化率再提高一点,成本降低到临近1美元以下,就可以实现CIGS薄膜产品对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竞争优势。
“然而,汉能在发布会上大谈CIGS薄膜更高的、几乎难以实现的技术指标,反而让人感到缺乏真诚。”王小义表示。
“汉能似乎已经习惯了按照理想目标来讲述现实的故事,然后再大打折扣地执行。”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汉能在CIGS薄膜技术上过高目标的设置,反映了其急于求成的心态。”
孙云说,就和当年晶硅光伏产业万马奔腾的竞争局面一样,目前,国内外看好中国CIGS薄膜太阳能产业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据孙云介绍,目前,仅天津滨海新区与南开大学光电所合作的CIGS薄膜共蒸发法863项目技术就已经完成17%转化率产品的中试,只要资金到位不出一两年,就可实现产业化量产。同时,电子十八所、上海英莱新能、神煤集团等院所和企业的CIGS薄膜电池技术也已经进入到中试阶段。
此外,山东孚日、河南燕垣光伏、深圳鑫明光集团等企业也纷纷建成了合计约100兆瓦的CIGS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线。
在国外,德国Manz公司已经携其14%转化率的CIGS产品与国内光伏电站承建商取得了合作。美国Global Solar公司和Ascent Solar公司也已经将产能提升到100兆瓦。CIGS薄膜技术进步、规模产业化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如果汉能在CIGS薄膜太阳能产业稍慢一步,有可能失去产品转型时机。
“目前,汉能在硅基和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两条技术路线上,可谓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此次,汉能高调展示自己收购的CIGS技术能力,似乎是希望在竞争中吸引更多的投资与关注,加速其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孙云表示。
(关键字:汉能 铜铟镓硒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