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科院全球价值链课题组获得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单位出口增加值较低,以出口增加值来衡量,中美巨额贸易顺差将大大减少。
这份《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报告指出,以增加值来测算,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将比按进出口总额测算结果减少60%左右。
报告指出,随着国际贸易分工的不断深入,产品跨国界生产越来越普遍,以进出口总值为标准的传统贸易统计造成了严重的重复计算,扭曲了贸易不平衡现象。
据课题组测算结果,2011年,中国每1000美元出口仅为中国带来618美元的增加值。
报告称,由于中国单位出口增加值含量较低,仅以传统出口总值作为标准将严重夸大中国对外贸易的失衡程度。中国加工贸易在贸易中占比较接近一半,重复计算的现象更加严重。因加工贸易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多数来自国外。我国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从单位出口中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
2011年中国贸易顺差高达2023亿美元,占中国当年对美国货物出口的62.4%。巨额贸易顺差使得中国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但实际上,中国从对美国单位出口中获得的增加值要远低于美国对中国单位出口的增加值。以出口增加值来测算贸易顺差,则中美贸易顺差会大大减少。
报告指出,分行业来看,农业、服务业以及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单位出口的增加值较高,而机械制造产品等高科技产品、石油化工产品的单位出口增加值含量较低。
双边贸易中,中国对美国、日本、韩国单位出口中增加值含量较低,对欧盟、东盟和印度单位出口增加值含量相对较高。
此外,中国的单位进口给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四个贸易伙伴带来的增加值远高于中国对其出口带来的增加值,其中,为美国带来的增加值最高。
该报告是“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利益关系研究”课题组的子课题之一,其课题指导委员会设在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由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四个相关部门牵头,中国科学院为课题负责单位。
(关键字:中国 中国出口 增加值 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