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讯,华孚色纺在海外考察数年终有进展,周二晚间公司公告称,拟投资1.36亿美元在越南设立色纺纱生产企业,公司此举将降低主要原料境内外差价对成本的影响,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减少国际物流费用,有效规避关税壁垒,提高成本竞争力和东盟市场的服务能力。
近期,已有多家上市纺企或其关联方宣布了在东南亚投资计划,中国纺织制造业海外转移渐成大势。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纺织企业向更具成本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布局产能,可享受当地较低人工成本和原料价格,而随着海外产能逐步释放,公司盈利能力得以增强,同时也将整体提升中国纺企国际竞争力。
色纺两龙头越南建厂 提升东盟市场占比
华孚色纺去年年底两募投项目达产后,产能已提升至130万锭,两募投项目新增产能20万锭。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逾20%,同时用棉成本持续降低,导致业绩大增,预计全年业绩增长超过100%。
事实上,公司主要竞争对手百隆东方一年前已在越南投资建厂。目前百隆东方越南项目已释放4万锭产能,剩余4万锭产能预计明年中期投放。公司董秘华敬东此前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越南项目用地还有余量,可再上项目,但目前尚无具体计划。"国内招工难问题越来越严峻,若未来该趋势得不到扭转,那么增加国外市场的份额将是一种趋势,且现在也有较多制衣厂产能逐渐向东南亚市场转移。"华敬东说。
一券商分析师指出,百隆东方和华孚色纺是国内色纺纱领域的双寡头,二者目前产能分别为100万锭和130 万锭,占据了全国一半以上产能。两者国外销售贡献营收都在30%以上,且不少客户为海外品牌贴牌生产,因此公司终端产品的外销直接和间接比例会更高,在越南投资设厂顺应纺织产业转移趋势。
成本逼迫百隆和华孚大幅投资越南建厂,这也是目前中国纺织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有分析师认为,随着明年棉农直补贴政策推出,国内外棉价收窄直至趋同,纺企海外扩张的一大动力可能减弱,但国内人工、环保、土地成本仍会不断增长,向国外转移生产基地的趋势不会变。
下游海外扩张,增盈利能力
拥有上下游产业链,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色织布龙头企业鲁泰A(10.23, -0.27, -2.57%)(000726.SZ)日前也表示,拟投资800万美金在柬埔寨新建年产300 万件衬衣加工厂。
一分析师指出,该公司色织布环节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但服装加工环节中人工成本占比超过80%,东南亚国家人工成本远低于国内,此举可进一步增加公司服装加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此外,公司未来衬衣海外产能有望继续扩张,保障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公司证代郑卫印此前告诉大智慧通讯社,公司衬衫订单已排到明年4月份,面料订单排到明年3月份,常年维持100%开工率。由此可见,新增产能消化压力不大。
在柬埔寨投资扩产的A股上市公司还有中银绒业。公司通过受让柬埔寨鑫旺针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91%的股权,并对该公司增资设立生产企业,并投建年产200万件多组份特种纤维针织品生产线。
值得一提的是,中银绒业近年来着力改善产品结构,由上游的羊绒、绒条向下游的绒线、羊绒服饰延伸,并加大海外市场扩展力度,半年报显示,国外市场营收已是国内市场的3倍。目前公司已在英国、日本、美国、柬埔寨等地设立子公司,生产销售羊绒及其他各类纺织品成衣。
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海外建厂也存在不小的风险,如对当地环境不了解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不高。全球发制品制造龙头瑞贝卡在非洲建有2500万化纤发条和化纤大辫的生产线,已部分投产,此外柬埔寨第一条生产线也已投产并贡献利润。公司内部人士此前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目前公司柬埔寨工厂拥有400位工人,但劳动生产率低于国内,单个工人每天产量仅超公司国内工人效率一半,非洲工厂也存在类似情况。
全球纺服产能大迁徙
不仅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在东南亚投资建厂,国外纺服企业也纷纷向东南亚转移产能,其中包括不少外资在华工厂的转移。
有消息称,不少日本企业计划将印度尼西亚打造成取代中国的主要服装生产加工基地。越南则成为韩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韩国政府为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向企业提供资金补助,奖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移。
印度尼西亚纺织品对日出口额远低于中国。但其人工费仅为中国的1/4,且相比缅甸和孟加拉等国,印尼基础设施比较完备。
作为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之一的三菱商事计划2016年之前在印尼新建7家工厂,而此前其在中国产能占比高达70%。此外,日本最大男装连锁企业青山商事将在明年年初在印尼开设直营工厂,降低在华生产比例。优衣库早前也计划扩大在孟加拉、印尼等国的产能,压缩在华生产比例。
业内人士指出,全球产业向劳动力、原材料成本更具优势的地区转移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除顺应潮流,适时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之外,也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结构,从而提升毛利率,增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字:成本 纺企 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