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370亿 山东太阳能产业加快转型

2015-4-16 10:30:39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尽管遭遇了市场需求低迷、产能过剩、资金紧张等困难,山东太阳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山东省政府节能办资源节约处处长王玉刚在3月28日举行的2015山东太阳能行业年会上表示,山东太阳能热水器重点企业去年主营收入3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重点企业利润和税金比去年同期各增长13%、11%;盈利企业占86%。

光伏太阳能转向内需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会长申文明当日表示,在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太阳能应用市场正在发生新的转变。市场竞争进一步规范有序,追求节能、高效、优质产品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太阳能热水器产品以单机推广为主开始向系统工程应用为主转变,并以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太阳能应用方式以单一提供热水为主开始向提供热水、采暖、制冷多用途转变;太阳能应用领域从酒店、学校、医院、敬养老院开始向工农业领域转变;太阳能应用规模从单项工程开始向大规模的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示范园区系统工程转变。”申文明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太阳能重点企业热水器总产量为1636万平方米,总销量为1270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各增长15%、11%,仍居全国第一位。2014年国家抽查山东19家企业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合格率达到94%,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光伏太阳能产业进入以内需为主的有序发展时期,产能过剩得到有效控制,产能利用率逐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有所好转,部分技术、资金、品牌实力较强的光伏骨干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据申文明透露,目前我省符合国家光伏制造行业规范的10家企业产销两旺,平均产能利用率达到75%以上,光伏电池能效水平显著提高,高效产品比率达到70%以上。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平稳增长,全省新增光伏装机32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8万千瓦。累计光伏装机规模达到6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到38万千瓦,在全国排名前四(位居江苏、浙江、广东之后)。

低端产品过剩

太阳能产业发展短板仍然存在。

申文明表示,山东省是太阳能产业大省,但是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真空管和热水器产能利用率均不足50%,光伏组件全省平均产能利用率仅在30%左右(国际上公认合理的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上),目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产业集中度低,全省300多家太阳能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规模的企业仅有6家左右,大部分企业销售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下。

上下游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适销对路的高端产品、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产品较少,尤其是适合高层建筑需要的安全可靠好用的产品较少,难以满足新兴市场需求。从企业创新能力上来看,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平板集热型太阳能热水器不掌握核心技术,光伏产业缺少核心原创技术,大部分光伏生产制造装备从国外进口。

从终端应用市场来看,政策不完善,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相关标准滞后,太阳能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售后服务标准规范不配套,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

“针对太阳能行业存在的问题,我省将积极培育市场需求,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从产能扩张型企业向质量效益型企业的转变,传统模仿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变,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变。”王玉刚表示,今年将力争我省太阳能产业技术和产品质量能效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太阳能热水器达到96%以上,能效标准二级以上产品占100%;光伏电池产品高效比率达到80%以上。

加快兼并重组

申文明则透露,2014年福德和环宇新能源公司成功进行战略重组,力诺瑞特和小鸭实施了战略合作,力诺瑞特和禄禧新能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促进太阳能热利用和制冷技术应用升级发展。今年将继续推进太阳能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合理配置资源,推动产品技术和产能转移,扭转目前太阳能企业重复建设、低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驱动乏力、产业集中度低的局面。

扩大太阳能光热推广应用领域,大力推动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重点在学校、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敬老养老机构等公共领域推广太阳能集热系统。鼓励建筑高度100米及以下的新建建筑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对大型基础设施太阳能光热应用项目和高新技术太阳能应用示范项目,鼓励采用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进行融资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担保机构、基金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打造融资平台,加大对太阳能光热产业的投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关键字:太阳能 光伏)

(责任编辑: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