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陶瓷产业简介:夹江县第一条陶瓷生产线从1987年建成以来,经过28年的发展,陶瓷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建成了与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福建晋江并称为全国四大建陶生产基地,享有了“西部瓷都”的美誉。
一直以来,夹江陶瓷以西部地区为主要销售市场,而近年来随着淄博、佛山等产区的陶瓷产品不断进入西部,这使得夹江陶瓷的市场份额有所缩小。以下是报告大厅小编整理的2016年夹江陶瓷产业发展和机会分析。
2016年夹江陶瓷产业发展分析
1、技术革新 龙头企业背水一战
2014年末,不少企业进入了大产量、低价格的境地,一轮轮价格战之后,利润空间逐步缩减。步入2015年,夹江陶瓷企业面临着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可谓是“内忧外患”。
寒冬中,当地企业开始背水一战。“再过一个月,夹江日产量最大的陶瓷生产线。广乐陶瓷公司日产4.5万平方米的抛釉砖生产线就要投产了。”10月13日,该公司销售副总经理林华告诉记者,未来几年,这条生产线将为该公司带来可观效益。
盛世东方陶瓷公司也同样在扩张产能。今年9月,该公司新投产一条日产3.6万平方米的高档金刚釉生产线,并从意大利、西班牙引进一批国际先进的机械设备作配套。
市场容量未增加,为何陶瓷企业新建生产线、增加产能的步子却迈得更大?
“企业建新线的目的,是通过技术更新换代和引进高端人才,不断巩固、抢占市场。”陆文杰说,从去年开始,盛世东方陶瓷公司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从欧洲聘请了5名专家作为企业顾问。当年,该公司的国际市场销售额为100万美元。
新万兴陶瓷公司的成功转型,对夹江陶瓷企业来说,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
企业家们的紧迫感,从数据上看更直观:当地规模陶瓷企业由2010年的77家整合到2015年的44家,5年间共淘汰旧生产线75条。
2、细分市场 中小企业剑走偏锋
回看两年多前的转型,夹江县贝壳腰线厂经理马文波还在庆幸,“多亏当初‘剑走偏锋’,专挑副业干,不然公司就要沦为‘炮灰’了。”
马文波口中的“副业”,如今已为他带来每年上百万元的纯利润。2014年,夹江中小瓷企进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企业想要活下来,急需提质增效,但对小瓷砖厂来说,不但缺资金更缺技术。”一批中小瓷企被逼着找出路。
但另一方面,“船小好掉头”是小规模企业所具备的优势。“就在此时,部分中小瓷企开始从主业退出,转型为生产服务型企业,为大型陶瓷企业作生产配套工作。”马文波介绍,贝壳腰线厂锁定装饰建筑瓷砖所需的腰线加工业,推出不同材质、样式的腰线,进行批量生产。
细分市场赢得了生存空间,包括贝壳腰线厂在内的生产配套企业,成为如今夹江陶瓷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追求个性化品牌是夹江瓷企搏击市场的另一条路径。
3、立足长远 陶企尝试集群发展
10月13日,记者在夹江广乐陶瓷公司的展厅看到,上万平方米的展厅被分为8个总部品牌展厅,涵盖欧式、现代、田园等多种风格,形成陶瓷展厅建筑群。
2016年以来,夹江涌现出大批品牌展厅。销路不畅之下,企业为何把大量资金投入修建展厅?
一方面这是代表企业品牌和形象的“活广告”,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企业去库存。
在陶瓷生产中融入文化艺术元素,夹江陶瓷企业已有尝试。明星陶瓷的专利产品之一原生态陶瓷,就是以大自然中的元素为原型作艺术加工,以浮雕的形式再现在瓷砖上,增添了审美情趣。
练内功,打通路。去年7月,夹江县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全国第二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开始集群化发展,抱团突围。夹江规划建设了6.5平方公里的高端陶瓷产业园区,目前已吸引了多个优质项目入驻。
2016年夹江陶瓷产业发展机会分析
一、淘汰落后产能,甩包袱。落后的产能,容易破坏环境,过度的消耗有限的资源,效率、效益低下,淘汰是自然法则,应大力倡导关、停、并、转,优胜劣汰。要加强引导,加强安全、环保监管,提高行业门槛,促使优胜劣汰,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和加大资金、技术和技改的投入,以增强西部陶瓷业的活力和竞争力。要用政策、法规和各种优惠措施,来激发和鼓励企业加大自动化设备的投入,有效应对劳动力价格上涨和用工荒,通过生产线的整合和技改,不断融入新技术、新工艺和自动化以及智能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应对日趋严峻的用工荒。
二、抓安全环保,就是抓企业的生命线。夹江陶瓷产业已经走过28年,经济发展了,环境也受到了一些破坏和影响。特别是今年新《安全法》、新《环保法》以及明年出台的《陶瓷行业新标准》等新法规的实施,企业生产经营投入的成本也将大幅提高,行业洗牌在所难免,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三、注重人才培养,引入现代企业管理。近10年来,夹江从劳动输出型转为了劳动力输入,因而导致用工荒,特别是新生代年轻劳动力不愿从事陶瓷一线生产,导致劳动力逐年枯竭,而原有陶瓷工年龄逐渐老化,加之文化程度低,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年轻化的知识型人才,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更依赖于年轻有为的新生代劳动力,而夹江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非常匮乏知识型的新生代劳动力。在当前,夹江已经着手拟筹建“西部陶瓷学院”,完善“西部瓷都”人才网,以支撑行业转型升级,以增强西部建陶业的竞争力。很长时间以来,夹江有近三分之二的企业还在沿用“家族式”的管理,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观念落后、思想僵化,企业文化缺失,企业现代管理技术缺失。但在这两年,一些规模以上的企业已经全员、全线引入6S和PTM系统,有效的推进了精细化管理和绩效管理,促进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倡导技术创新,向科技要效益。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引导企业力求工艺、技术先行,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剂,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用性能和高附加值;要进一步挖掘节能工艺和技术,加大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和开发,深入持久的开展节能降耗运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走高端化、差异化道路。在过去20多年里夹江靠“量大”、“价廉”来占领全国市场,也赢得了“西部瓷都”的美誉。但近5年来,全国陶瓷行业迅猛发展,产品及品牌日新月异,“低档、价廉”浪费资源,品质低下已经没有了市场,因此,夹江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积极的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加大了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主动调整产品结构,瞄准国际、国内中高端市场,用高端产品、功能陶瓷以及差异化专利产品来参与竞争。同时,随着外地原材料的匮乏和价格上涨,夹江本土红色贝岩的优势已经凸显,一些企业也在尝试大量的采用本地原材料来替代外地原材料建,红坯瓷砖的开发和推广,将可能彻底改变夹江企业的生存环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六、创新品牌,拓展市场。夹江有些企业从建厂一开始不重视品牌建设,靠贴牌来赢取市场,路,越走越窄,声誉越来越差,这是夹江一些本土企业的内伤,是缺乏自信的内伤。西部瓷都要发展,就得坚定的走自己的路,坚定的发展自己的品牌, 坚持走品牌化、专业化道路,以质量、服务、信誉来赢得客户,以产品工艺、技术和性能的不断创新来赢取市场,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拓展品牌和赢取未来。
七、打造企业文化,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引领企业发展。“几年的企业靠运气,十年的企业靠管理,百年的企业靠文化”,只要赋予了文化,企业必将做强、做大,而且长盛不衰。而放眼夹江近百家企业,很多企业并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也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这是西部陶瓷企业走不出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经营企业的最高层次就是经营文化,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要打造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经营理念、产品文化、品牌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等,以文化渗透,全面完善企业的产品、品牌以及自身形象,从而赢得市场和客户的信赖和口碑。
最后,报告大厅《2016-2021年中国建材陶瓷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认为,2016年夹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中,部分中小瓷企的转型之路值得借鉴。在行业的洗牌期,面临淘汰的中小瓷企转型为大型陶瓷企业作生产配套工作,如制作瓷砖雕花、腰线等,进入生产服务领域。这一转,不但为企业自身腾出生存空间,而且完善了行业生产链的配置。
(关键字:陶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