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箔巨头加码锂电布局 听诺德股份高层解读战略布局

2016-11-8 12:01:37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动力电池也不断迎来增长点。铜箔作为锂电池的负极集流体,两者存在“唇亡齿寒”的密切关系。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预测,受新能源汽车市场驱动,2016年动力电池铜箔需求量可达24900吨,到2020年锂电铜箔需求将超过10万吨,其中动力电池铜箔占比71.91%。在此背景之下,今年上半年以来,多家铜箔企业开启动力电池铜箔扩产模式。

作为国内铜箔的龙头企业, 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诺德股份(600110)明显加大了在锂电领域的布局。

年初,青海诺德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青海诺德)成立;6月16日,诺德股份分4期总投资24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4万吨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项目;9月9日,诺德股份拟1.14亿元人民币现金增资全资子公司联合铜箔以进行后续扩产及营运的资金需求。

诺德股份常务副总裁陈郁弼向高工锂电网透露,早在2015年,诺德股份就开始剥离一些与锂电不相关的业务,目前公司业绩最大的增长点就是锂电铜箔。

铜箔业务不断扩张的同时,诺德股份还打算向锂电隔膜领域延伸,9月中旬,诺德股份公告称,公司重组涉及的标的涵盖惠强新材、辽源鸿图两家隔膜企业。

“不仅仅是隔膜,未来诺德股份还可能会涉及正极、负极等其它材料。” 陈郁弼表示,锂电领域将会成为其发展的战略方向,诺德股份将根据自身的客户、资本等优势资源,集中发力动力锂电市场。

针对锂电铜箔未来的需求走势、诺德股份的扩张节奏,以及在其它锂电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等话题,高工锂电网与诺德股份常务副总裁陈郁弼进行深度交流探讨,以下为对话实录:

高工锂电网:有关惠强新材、辽源鸿图两家隔膜企业重组事宜进展如何?诺德股份选择标的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陈郁弼:目前两家公司依旧在停牌,最终方案还在商讨阶段,具体不方便透露,还是关注最新公告吧。

其实不仅仅是隔膜,未来诺德涉及正极、负极材料,这都是有可能的。于我们而言,客户都是一样的,既然我们可以为动力电池客户提供锂电铜箔材料,也可以发挥物力、财力、客户等资源优势,提供其他的锂电材料。

而且我们集团有一支专业的投资顾问团队,最终投资收购等大事件的定案,不仅需要这种行业的资源储备,也需要一点市场的机遇。

高工锂电网:其实从2015年或更早的时间开始,诺德股份就逐渐剥离很多业务。请问业务收缩后,对公司带来的实际影响有哪些?这是否是全面向锂电市场转型的信号?

陈郁弼:首先剥离的这些业务如电缆、油田因自身领域影响,业绩增长缓慢,连年亏损,对公司造成较大负担;其次业务收缩后,诺德将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业绩营收来看,我们目前的主要增长点90%都来自锂电铜箔。

高工锂电网:近日,诺德股份增资1.14亿元给子公司联合铜箔;此前还花费24亿元建立新公司青海诺德来扩产,而您刚才也提到锂电铜箔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力。请问,在这些扩产项目中,诺德股份对于3C类消费铜箔、动力电池铜箔的产能规划如何?

陈郁弼:从目前的订单量来看,我们前十家的客户都来自动力电池企业。客户中,ATL在消费类铜箔领域的需求量较大;从铜箔的型号来看,动力电池铜箔开始使用8μm,消费类铜箔已经进入6μm的时代。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坚挺,所以目前的产能规划80%—90%都会偏向动力电池铜箔,但锂电铜箔的发展趋势是愈来愈薄,技术难度也会愈来愈高,未来诺德会选择走向更高端的市场。

高工锂电网:有业内人士认为,最终制约锂电铜箔大规模扩产的设备是阴极辊。诺德股份今年扩产锂电铜箔动作频频,请问贵公司如何应对阴极辊等设备紧缺的难题?未来是否会考虑自己成立公司生产铜箔设备?

陈郁弼:目前我们会从国内外采购阴极辊设备,还会根据合作客户的不同需求,在惠州、青海诺德两个厂搭配不同的铜箔幅宽(尺寸)生产线以满足生产,也就是采取“私人订制化”的生产模式。暂时不会考虑自己做设备。

高工锂电网:铜箔作为锂电池的负极集流体,两者存在“唇亡齿寒”的密切关系。请问您如何看待动力电池与铜箔的市场关系?

陈郁弼:目前来说,铜箔作为动力电池的负极集流体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铜与金、银等金属一样,具有资源性的特点,尽管当下铜价处于偏低的阶位,但价格会有起伏。铜箔企业的盈利增长点主要在加工费,我们的压力、风险比一般的材料企业要大。

而动力铜箔是在2015下半年左右开始出现供不应求,我们才逐渐得到锂电企业的重视。未来铜箔的需求量应该还是会一路向好,我们希望能够与动力电池企业共赢共存,而不是回到过去“被忽视”的状态。

高工锂电网:其实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受政策主导的市场,请问诺德股份会如何降低这种风险?而补贴下滑也必定会影响这个市场,请问您如何看待?

陈郁弼:首先我们这个行业还没有得到政策的大规模扶持,所以铜箔企业并没有面临什么政策风险。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下滑,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一、一直靠政府补贴的行业并没有什么发展前景,像国内前几年的光伏产业;二、市场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自由竞争的状态,技术过硬和成本控制好的企业将存活下来。其实,补贴下滑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从有到无,就如同政府对还未长大“孩子”的扶持,未来的路终究要孩子自己走。所以,总体来说,我认为对行业是利好的。

(关键字:锂电)

(责任编辑: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