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客车解禁后 有人欢喜有人忧

2016-12-5 9:41:37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近日一则“三元电池客车暂停令”自2017年1月1日起解除的消息似乎颇令人振奋。舆论普遍认为,自年初三元电池客车暂停令颁布以来,业内争议不断,如今终于有了结论,三元电池企业终于可以集中精力谋求在新能源客车领域的更大发展。但事实真的能如愿吗?

“对于三元电池企业来说,算得上是个利好消息吧。”一名参与过政策讨论的三元电池企业高层似乎不那么乐观地告诉高工锂电网。他之所以用“算得上”而不是很肯定地认为这就是极大利好,原因之一在于“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中对于三元电池的安全系数标准很高、监管严,挑战难度非常大。”

高工锂电网了解到,使用三元电池的客车要申请进入推荐目录是有前提的,即补交第三方检测报告,其中检测要求来源于《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对可充电储能系统“蓄电池单元热失控试验”和“可充电储能系统热失控扩展试验”等测试要求。

从字面来看,按照发布的技术条件,在通过热失控试验和热失控扩展试验测试的前提下,三元电池在电动客车上的应用将解禁。但是,科技部863计划电动车动力电池重大专项检测中心主任王子冬提醒道:“大家的理解有问题。”

“没有解禁,而是换了更高的要求来限制。”王子冬强调,业界更应该关注的是《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的发布,该新规对可充电储能系统有“蓄电池单元热失控试验”和“可充电储能系统热失控扩展试验”等测试的要求,这些是在今年1-4月对电动客车安全风险评估基础上制定的新标准,也将全面提升三元锂电池客车的技术准入门槛。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达到新技术标准要求的难度很大,但如果集中精力进行技术攻关,仍然有拿到“准入令”的希望,总比此前直接“暂停”让人感觉毫无希望的要好。这种想法颇为乐观,也值得鼓励。

但需注意的是,技术攻关需要多少时间?众所周知,新版动力电池规范要求动力电池企业产能达到80亿瓦时,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当中。一旦新版动力电池规范也在2017年开始实施,刚刚因“解禁”而获得希望的三元电池企业,会否因达不到产能要求,希望再次破灭?

先来看看三元电池技术水平较高的韩企情况。11月25日,韩国第三大企业集团鲜京集团旗下公司SK Innovation(下称SKI)宣布暂停在中国和其合资伙伴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池厂的计划。韩国SKI表示,这是考虑到中国的2017年《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时而做出的决定。

而韩国另两家电池企业三星SDI、LG化学在华建厂分别投资了6亿美元和5亿美元,以这样的资金投入获得的最高产能才达到30亿瓦时,距离最低标准要求的80亿瓦时相差50亿瓦时。韩国在华电池企业若想达标,则必须再将产能提高3-4倍。由此推断,在不考虑技术能否达到标准要求的情况下,若新版动力电池规范实施,韩企也不一定能把握住三元客车解禁后带来的利好。

相比之下,作为产能远远不足80亿瓦时、技术实力又不够强的国内三元电池企业,恐怕也只能“望梅止渴”。可能只有国内少数几家动力电池巨头企业,既能够达到新版动力电池规范的产能要求,又同时因在三元电池领域的深入布局,才有能力把握住三元客车解禁后所带来的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一名刚参加完研讨会的动力电池企业高层告诉高工锂电网,国家政策扶强扶优无可厚非,但毕竟新能源汽车行业刚刚起步,突然设置如此高的产能门槛,会扼杀很多在细分领域深耕的新型技术公司,不利于行业技术创新与进步。业内对于新版动力电池规范的看法是,分阶段实施较为合理。

但也有资深业内人士认为,“分阶段实施”恐怕只是业内人士的期望,既然新版动力电池规范都已经在征求意见了,实施应该很快了。

如此看来,“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下的三元客车解禁”加“新版动力电池规范”的政策组合,明显有利于国内大型动力电池企业。“民营企业没有话语权,我们有想法也没有用,只能等待政府的最后决策,再看怎么应对。”一名三元动力电池企业高层无奈地说道。

值此国家政策不明朗、行业人心“动荡”之际,年终岁末锂电池领袖门汇聚一堂,深入分析全局性产业机会与风险,共同求解未来中国与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产业的“决胜”之道,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字:三元)

(责任编辑: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