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骗补事件”余波及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面临调整的影响,国内新能源车产业曾一度放慢增速。但在11月份,形势又有新的变化,数家新能源车企产销量大增,呈现比较异常的年末放量之势。在车企大胆扩产甚至勇于“加库存”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真相?
根据已披露的信息,11月份,A股上市公司中,力帆股份、曙光汽车、广汽集团等的新能源车产量、销量均大幅增长。其中,广汽集团与比亚迪的合资公司--广州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比亚迪”)最为“高歌猛进”,11月单月产量相当于今年前10个月总产量的4.89倍,且大量车辆还未售出。今年前11个月,广汽比亚迪共生产377辆,但只销售出了84辆车,即有293辆未售出。在上述377辆车中,11月单月的产量就达313辆。昨日,记者致电广汽集团相关人士获悉,广汽比亚迪年底放量是其已有订单在手。
同样,曙光股份的销售数据也不同以往。其11月份的新能源客车产销量均大幅增长。公司11月单月生产新能源客车203辆,环比10月份增长46%;11月,公司新能源客车销量为61辆,而10月份未销售出1辆。同时,尽管今年前10个月的未售出车辆已达532辆(产销量之差),但曙光股份却进一步扩产,导致库存量再度提高。截至11月末,曙光股份未售出的新能源客车达674辆。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曙光股份累计生产新能源客车750辆,但累计销量仅为76辆。
再看力帆股份,其11月份新能源车产量为489辆,较10月份的125辆增长291.2%;对应销量为472辆,较10月增长105.2%。昨日,力帆股份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对外披露的新能源车主要为低速电动车,不享受政策补贴;11月单月产销量环比大幅增长,更多是源于市场需求等因素。
从行业整体来看,新能源车年末放量已是普遍现象。来自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1月国内新能源车产量为7.2万辆,同比增长12.8%;新能源车销量6.5万辆,同比增长6.4%。其中,纯电动车产销分别完成6.4万辆和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8%和27.4%;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产销分别完成0.8万辆和0.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7.5%和56.6%。
业内人士认为,年末放量源于多种因素。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首先,这主要是源于需求增长,而地方对传统能源车的限购(限牌)政策是推动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二是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退坡前的“抢购”效应。尽管新能源车补贴新政尚未出炉,但新能源车补贴逐步退坡已是大势所趋。在2017年补贴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消费者希望抢在补贴退坡前购车,加上部分车企为冲销量而进行优惠促销,都导致年末新能源车产销量异常上升。
对部分车企11月份产量远高于销量的现象,则可能是因为工信部12月初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4批)。一家产业链上市公司的高层透露,部分车企此前已拿到订单甚至已经销售,但因未进入推荐目录而无法享受补贴,因此一直未在账面上确认销售。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4批)后,这部分车企就可以迅速达到“产销平衡”了。
(关键字:新能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