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11点44分,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旗下贵溪冶炼厂4#转炉结束了第402炉次的吹炼,正式结束了该周期的生产,进入炉修阶段。这标志着江铜贵冶标杆指标转炉炉龄首次突破400大关,402炉也成为了目前中国铜冶炼转炉炉龄的崭新名片。
历史时刻
5月1日,三班一勤,上午11点39分,当班炉前工艺人员帅竣武打开后钟罩,观察炉口烟气、火焰,取样,查看气孔,电话通知闪速炉仪表室、硫酸仪表室、动力仪表室:4号炉准备停风。在造铜终点判断仪屏幕上的SO2浓度数据降到3.8%以下,帅竣武开始摇炉。
行车压渣后,第一包粗铜缓缓放出。在放第三包铜的时候,帅竣武用取样勺取了两个铜样。放完第七包铜,他在生产记录表上认真地作记录:
平均送风量:34037Nm3/h;总用氧量:587Nm3;B2期吹练时长:1小时43分钟。记录好一系列的数字,帅竣武在作业题板上写下了炉产:215t。
转炉一工段工段长黎渡说:“现在出铜已经结束了,这台炉子也正式开始炉修,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402炉次。”
激动情怀
当班的炉后操作人员陈卫红再有两年就退休了,作为转炉的第一批员工,他和转炉打了30年多年的交道。看着400炉次在自己手中诞生,他难以掩饰自己激动的心情,他说:“就不要说投产初期了,在10年前,到了170炉次基本就到了后期了,心里就会很紧张,没敢想过干到200炉次,更别说400炉次了!高兴,高兴!”
在这两声毫不掩饰的“高兴”的情绪里,也饱含着一份自豪之情。回溯前路面对种种艰辛,不懈努力后的收获当然自豪,但自豪更是因为突破400炉次大关,不仅在国内炼铜行业遥遥领先,在世界铜冶炼行业,也可谓一流水平。
据贵冶科协秘书长吴新明介绍,不管是在全球性的能源和矿业研究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的数据库里,还是贵冶多方了解掌握的信息来看,402炉次在同行业内遥遥领先,目前只有日本东予冶炼厂在2014年达到了403炉次。
吴新明所说的日本东予冶炼厂转炉炉龄403炉次,是年度平均炉龄。曾几何时,这是一个让我们感叹和仰视的数字。尽管贵冶的4#转炉单炉突破400炉次并不能代表对世界第一的超越,但每一个新纪录的诞生,无疑都更进一步地坚定了贵冶人的信心。
光辉历程
转炉炉龄就是转炉寿命,是指一次炉修后(中修、大修),炉役期间吹练总炉数,炉龄指标不仅代表着一个转炉吹练的技术装备、工艺操作、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转炉的生产率、生产成本的高低。
2013年,贵冶启动“打造世界炼铜标杆工厂”计划,转炉炉龄就是首批16个标杆值之一。那一年,转炉炉龄标杆值是223炉次。
在工段长黎渡看来,炉龄是一个系统问题,不是解决哪一块的问题就能做到。工艺参数控制、日常操作管理,炉体砌筑水平,以及耐火材料各个方面都必须不断优化,才能促使炉龄达到更高的水平。所以他说:“炉龄是转炉吹练管理的关键点。”
抓住了关键点,也就牵住了牛鼻子。在随后的几年里,转炉炉龄以每年30多炉次的速度大幅增长。
据熔炼车间转炉一工段副工段长朱勇强回忆:“在2014年,我们第一次干到254炉次的时候,心情也是很激动的。”
从事筑炉工作32年的冶化工程公司筑炉工段副工段长郑海清更是转炉炉龄一次次刷新历史的见证者,他说:“通过我们筑炉跟工艺的密切配合,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2016年平均炉龄达到了339炉次,今年4#转炉更是突破了400炉次大关,炉龄年年的新高。”
三个因素
如果说“402炉次”是一朵绽放的花朵,那么员工精神面貌的变化、日常管理水平的优化、工艺操作水平的提升就是阳光、土壤和空气,都是花朵绽放缺一不可的必要因素。
思想决定行动。在熔炼车间党总支部书记洪育民看来,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大家精神面貌的改变。通过对标,大家的追求目标更高了;通过全球比对,大家的眼界更宽了;通过指标的不断提升进步,大家的信心也更坚定了。他说:“这些都将支撑我们实现从‘对标’到‘创标’的跨越。”
日常管理的不断优化则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炉龄的高低则直接关系着员工奖金的高低,同频共振的关联成为了大家围绕炉龄开展工作最直接的动力。车间针对炉龄制定的14个量化指标直接考核到工艺人员的每一次摇炉、参数调整。这不仅促使大家不断提升操作水平,也大大促进了日常操作的标准化、精细化。工段长黎渡说:“管理不断细化就是促使大家把所有工作都做得更精细。”
一些新管理、新设备、新方法更是像空气一样在转炉生产区域无处不在。一工段四班员工吴芳斌对2016年开始使用的“造铜终点判断仪”赞不绝口:“原来我们判断终点只能靠观察火焰、烟气,凭经验判断,有了造铜终点判断仪,烟气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很直观、一目了然。”小巧的手持测温仪同样是转炉引入的新设备,使用起来既轻便又准确,通过查看《炉体关键部位测温表记录表》上的温度变化,即精确判断重点部位的炉衬消耗情况。2017年开始使用的“仪表室加残极控制系统”则消除了操作人员到炉顶加残极时转炉控制的时间盲区。
分秒必“挣”
和炉龄上升的曲线背道而驰的是成本。
据贵冶财务管理部相关人员介绍,炉龄提升节约的成本包含了筑炉成本、烘烤成本和耐火材料消耗三个方面。根据测算,每一台炉子每提升一炉节约的成本是2256.87元,约等于岗位员工的月度奖金额的数字,随着炉龄的数字的每一次增长而不断沉淀为工厂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一系统转炉日均两炉次,也就意味着,对于转炉工艺操作人员而言,在岗位上认真操作的每一分钟,就创造着3.13元的炉龄提升效益。
但对于冶化工程公司筑炉工段而言,客观上,炉龄提升带来的则是产值的下降。这一点,副工段长郑海清直言不讳:“我修炉的次数少了,相对来讲产值也就少了。但我们算大账不算小账,整体上说,工厂的成本肯定是下降了。”
不变追求
在单炉突破400次之后,对于未来的目标,转炉以及车间的管理者都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字。
在熔炼车间副主任赵大华看来,现在转炉一个生产的周期太长了,6到7个月的时间,过程中难免会面对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齐心协力提升炉龄的追求不会变。
熔炼车间转炉一工段工段长黎渡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要想每一炉都达到400炉次的水平,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定会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将炉龄不断提升到新高度。
熔炼车间转炉一工段四班班长占建飞表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手头上的每一件事做得更好。
熔炼车间转炉一工段三班员工帅竣武则说,不懈怠,继续干好,没别的。
【短评】
一群普通的劳动者,用自己精益求精的追求、兢兢业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操作,在“五一”劳动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创造了一份崭新的纪录,捧出了一份献给“五一”劳动节最好的礼物。
新纪录的背后是他们每一天工作里蕴含的“专”和“精”。“专”是专心致志,是一门心思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不浮于表面;“精”是精益求精,追求更好,力求最好,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进步,有所突破。
“专”和“精”,在今天,我们称之为“工匠精神”。同样,在贵冶,不管是一个普通的冶炼工、制酸工、电工,还是行车工,只要他身上具备了“精”与“专”的工匠精神,就一定能成为这个行业或领域内的佼佼者、领军者,带给周围的人一种无形的感染和力量。
(关键字:铜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