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能缩减到2亿平方米以后,淄博产区会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淄博产区能不能走佛山总部经济模式?在中国(淄博)陶瓷产业高峰论坛上,尹虹、孙红霞、广东宏宇集团副总经理欧家瑞、广东一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竞浩、淄博乐陶仕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峰芝、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继雄、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旷国军、广东中窑窑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黄丹对淄博产区的未来发展之之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
2017淄博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嘉宾共同探讨淄博产区未来走势。
李峰芝介绍了淄博产区当前面临的形势,他表示,经过政府两年以来的去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现在的淄博产区共60多条生产线,产能只剩下了2亿平方。其中,淄川有23家陶瓷企业,张店有12家企业13条生产线,产品大部分是全抛釉,部分企业生产仿古砖,生产瓷片的企业已经很少。因为环保升级,淄博大部分企业在4、5月份才开工,因此部分OEM客户因为没有货源,流失到了其他产区,现在虽然开工时间不长,但销售压力比较大。
“产区的强与大,不一定就看有多少产能。”针对于淄博产区是否会出现空心化的问题,欧家瑞表示,上世纪70年代,淄博产区比佛山产区大很多,改革开放之后,佛山产区突飞猛进,从小到大,最后变成了全国最大的产区。佛山产区产业转移之后,产能也被压缩,但佛山产区之所以强,是因为佛山的品牌影响力大,佛山的研发创新能力大。
孙红霞也认为,一个产区的产能,不代表它的强大。淄博产区通过两年的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相信淄博产区能通过“质”的提升来代替“量”的变化。孙红霞表示,中国财富陶瓷城今年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规模和多样化的方向,将展会办得更好,使淄博产区全国的经销商以及全球的采购商,重新看到淄博陶瓷的希望。
对于淄博能否走佛山总部经济模式,旷国军认为,经过这两年的去产能,淄博要想重复佛山的总部经济并不合适,对于淄博产区也不公平。淄博产区一定要走差异化路线,可以作为北方的研发基地,或者是技术基地或者销售基地。
“淄博产区的仿古砖和瓷片,都做得非常好。”冯竞浩认为,淄博产区或许可以定位于釉面砖之都,同时在区域品牌上进行打造和提升。
高继雄则认为,产能压缩之后,对优质企业的有利,但对干法制粉、金刚釉等上游企业的创新来说,可能会削弱。他认为,针对于上游企业,广东的设备展聚焦了国内甚至整个东南亚最大的装备、设备、材料、设计、应用的资源,淄博是否可以通过行业甚至政府协作,将淄博产区上游工业制造的环境提升上去。
在黄丹的印象里,淄博产区是一个勇于创新、敢干的产区,思维开放,比如干法制粉,是在山东淄博第一次做,超宽体窑的第一条线,也是在山东淄博,因此她建议,淄博产区应该保持这种精神和优势,如果不能做大,起码要做出产区的差异化和特色来。
尹虹在最后表示,在产能方面,虽然佛山本地的产量小,但它在全国各个角落里面都有产量,依然保持有强大的产量,所以佛山产区的“强”和“大”,是没有分开的。对于淄博的差异化,可以考虑发展成为北方的物流集散中心。对于品牌的建设,尹虹希望淄博产区在区域品牌建设上,还要多下功夫。
(关键字:陶瓷产区 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