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山东金宝、建滔、明康、威利邦、金安国纪等数家公司先后发布铜箔、覆铜板等涨价通知,涨价行情为铜箔每吨上调1000-2000元,纸板上调10元/张,绝缘玻纤ccl上调5元/张,板料上调5元/张。近日,福建木林森照明、东成宏业、摩根电子、海乐电子等多家PCB企业发布线路板涨价通知,涨幅几乎是清一色的10%。
涨价通知中,板材、人工、化工等成本上涨成为本次涨价的三大因素。事实上,这次涨价的重要因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使终端市场需求量增加,下游小间距LED市场景气度持续上行,带动多层PCB板需求旺盛。
LED显示的一些配件,如PCB板、箱体等,生产过程中会造成比较大的污染,不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不得不进行整改和产业升级,这间接的提高了这些配件的造价。原材料涨价是随风潜入夜的,早在去年一些配件就开始有提价现象。而国家也一直在进行供给侧改革,致力于提高工业企业的利润水平。这意味着涨价将是持续的。对于终端,这是一个坏消息。
此次涨价的还可能会有驱动IC。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晶圆处于供给紧张状态。小间距如日中天,强烈的市场需求带来的不光是订单和利润,还有源源不断的原材料压力。随着触控设备和AI的发展,晶圆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晶圆生产设备从下订单到交货需半年,从建设到投产需要3-5年时间,寄望于通过扩产来解决供给缺口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势必无法缓解当前的供需矛盾。有业内人士预测,供求紧张的现状将一直延续到明年,也就意味着短时间内涨价或将一直持续。
我们不禁想起不久前的芯片涨价潮。2016年5月,芯片大厂率先发起涨价,当时台湾的晶元光电在大陆唯一官方销售商晶元宝晨光电发布文件表示,部分系列LED芯片价格将上涨。同年8月,三安光电也发布了调价函表示,基于原材料价格触底反弹,部分中小尺寸产品价格上浮10%。此外,华灿光电等一线二线芯片厂家的部分产品价格也随之进行了上调,产品价格的上调幅度浮动在5%-10%。
2016年发光芯片端的涨价比较有效的被消化在上中游,没有传导至应用端引起大波动,甚至在年后艾比森开启了显示屏的降价序幕。有人认为部分涨价原因在于之前明显的LED芯片产能过剩,在惨烈的价格战之后,降价幅度过大,并且当时出现了供给关系的转变。涨价只是价格回归理性,给了芯片厂商合理的利润。基于与下游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封装企业并没有将涨价压力转移到下游,仅部分企业提了价格。如同年九月木林森RGB显示用灯提价5%,对应用端的冲击里已经不太大。
此次的涨价对下游应用端具有强劲的冲击力,离应用端比较近的PCB板和驱动IC联袂而来,不仅中间消化的这些压力的环节少,且这些环节都是利润已经比较单薄的。比如最先接过涨价压力的单元板模组批发商。作为利润单薄的企业,是否涨价是一道两难的选择题。如果同行选择不涨,自己涨了,订单是不会有的;如果跟着不涨,每卖出一块模组就亏一分利润甚至是本钱,模组厂商之间的大洗牌也就开启了。皆大欢喜的当然是全部都涨,把压力转到下游应用端。
对于转下来的这些压力,专注于工程类项目和创意显示的企业是很好消化的。他们本来就有丰厚的利润,完全能够消化掉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真正难过的是自己不生产产品的渠道商和贸易商,他们的利润几乎都在10%以下。经过长时间的博弈,如今LED显示屏已经到了一个很合理的价位,提价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对于没有实体产业,自身不生产LED显示屏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噩耗。原材料集体涨价,而显示屏企业要保持原价,这严重挤压了渠道商和贸易商的利润空间,甚至危及生存。一旦新的一轮洗牌启动,这样的企业将最有可能成为弃儿。
无论是何种原因,此次的PCB板和驱动IC涨价已经确定,企业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是打好手里的牌,不做俎上之肉。没有人否认这是一场危机,然而,又会有谁不承认这不是一场机遇呢?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市场总会变化,只有拿着一手好牌才能保持议价权力,化危机为机遇。
(关键字:LED 显示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