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能挣五六千,开着小车来上班。”对于未来的生活规划,海原树台乡龚湾村建档立卡户邓军充满憧憬。
身处大山深处,生活贫困,邓军的梦想却非空中楼阁——
日前,宁夏天元锰业集团党委多次奔赴海原树台乡龚湾村进行调研,决定安排该村青壮年建档立卡人员到集团一线岗位就业,月工资6000元左右,旨在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8月11日,中宁县宁安镇古城子村,天元锰业集团党委牵头成立占地5200余亩的“宁夏天元锰业集团劳务扶贫基地”,通过开展枸杞、苹果种植及鱼儿饲养,吸纳老人、妇女等缺乏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人员在此就业,基地还提供食宿保障,确保他们“引得来、留得住、能脱贫”。
作为民营企业党组织,近年来,天元锰业集团党委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始终不遗余力,截至目前共安排9925名贫困家庭人员就业,占员工总数的49.5%,通过实施就业扶贫已有6207人实现脱贫,剩余3718名贫困人员被安排到工资相对较高的工作岗位。力争到今年年底,天元锰业集团党委再帮助3000人以上贫困家庭员工实现脱贫,年人均收入预计达55000元以上。
企业生产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为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履行能力,天元锰业集团党委按照“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开展技术革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作为大型冶金企业,原料及电力占据了天元锰业生产成本的绝对大头。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在同行企业中确立绝对竞争优势,是天元锰业上下员工孜孜以求的目标。
天元锰业所用矿石的大多数进口自加纳,然而2011年以前对该国矿石浸取率只能达到60%,锰矿石中所含相当部分金属锰无法提取,进而需要进口更多锰矿石原料。党员田祯在接到集团提出的提高锰矿石浸取率的要求后,带领技术团队深入生产一线,重新设计工艺路线,历时半年时间将加纳锰矿石浸取率提升至92%,掌握了同行企业所难以匹敌的技术核心竞争力,大幅降低原料成本。
在天元锰业集团党委委员陈亮的办公桌上,鲜红色的“共产党员岗”标识牌被设计成迎风招展的党旗状,上标姓名、部门、职务基本信息。身为天元锰业技术负责人,陈亮正在利用矿热炉尾气进行发电试验,目前已取得重大突破。“过去,集团镍铁厂产生的矿热炉尾气被白白排掉,现在变废为宝来发电,该技术全面推开后,仅此一项全年可降低发电厂生产成本2300万元。”陈亮说。
(关键字:天元锰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