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世界纪录!0.12毫米世界最薄玻璃惊艳四方 “掌门人”揭秘背后故事

2018-6-1 14:48:10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这两天,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和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正在合肥举行,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生产的世界最薄玻璃——0.12毫米玻璃令国内外嘉宾称奇,在会上大出风头,引发各界关注。

0.33毫米、0.15毫米、0.12毫米……近年来,一块块超薄玻璃从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下线,成为大国制造的又一张“名片”。

玻璃——这一常见材料,如何刷新着世界纪录?5月25日,人民网安徽频道专访了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彭寿,探寻世界最薄玻璃诞生背后的故事。

破纪录背后的创新“秘密”

“玻璃是信息显示领域的一个关键基础材料,玻璃及其设备能够占到整个成本的70%,很多还需要进口。”彭寿认为,中国企业不仅要掌握半导体芯片的“中国芯”,玻璃基的“芯”也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要拥有玻璃基的“中国芯”,创新驱动是唯一道路。“只有把创新作为企业的魂,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谈及创新,彭寿语气坚定。

玻璃太薄又非常易碎,怎样让玻璃既薄又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是个世界难题。与此同时,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如何破解?只能面向未知,不断尝试,不断攻关。2014年以来,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超薄玻璃的50多人研发团队,在各个技术环节不断攻关,突破1000多项技术瓶颈,使生产出来的玻璃厚度,从0.33毫米,一降再降,最终生产出仅0.12毫米的“世界最薄玻璃”。

多年来,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三链融合。同时,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在国内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同时,在美国新泽西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分别建立研究机构。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如今,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不仅拥有一批优秀的创新团队,还设有院士工作站、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

“能够吸引一大批高端人才加入,得益于用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科技创新人才。”彭寿认为,拥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能与专家对话、拥有创新平台和“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化的技术、国际化的待遇”理念,才让人才纷至沓来。

“正是依靠创新驱动,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才能从过去接近亏损,发展到去年销售收入达220多亿、利润达十几亿元的规模。”彭寿说。

据了解,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还将与中科大、中科院、合工大等高端学府开展合作研发和人才培养,培育更具前瞻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打造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

同时,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还将继续突破超薄极值,集中精力攻关 0.1毫米极薄电子触控玻璃,创建“国家硅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

聚焦主业,实现“千亿硅基”蓝图

在创新的同时,以品牌为核心,聚焦主业的坚守精神也必不可少。

“虽然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但我们始终聚焦主业、坚持本行。”彭寿说,近年来,中国建材集团不断加快在皖产业布局,以凯盛集团、中建材蚌埠院为核心,累计投资超300亿元,全线打通了中国信息显示玻璃产业链、太阳能光伏玻璃产业链,走出一条科技创新引领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

“近年来,我们利用凤阳、黄山、池州、安庆、宣城优质硅资源,打造国内一流高端硅材料提纯基地。”

在制造业上,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把玻璃装备从纯进口,变成了玻璃装备出口。对淮南煤机进行转型升级,使其成为光电装备、新能源装备、采煤装备相结合的装备制造企业。

除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之外,超薄高铝盖板玻璃也于今年4月在蚌埠成功下线。此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5代TFT玻璃基板也将在今年底在安徽投产。”彭寿称,至此,电子信息显示产业“四块玻璃”均被掌握,“实现了我国在信息玻璃领域由‘跟跑’进入‘领跑’状态。”

围绕安徽“千亿硅基”蓝图,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将于今明两年在安徽再投资200亿元,“其中,50亿元建设高端信息显示玻璃项目,50亿元建设氯化钛白等高端新材料项目,30亿元建设第二条显示玻璃生产线,70亿元建设新能源项目。”彭寿认为,这一系列战略布局完成后,将为安徽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作出新贡献。

(关键字:玻璃 “掌门人”)

(责任编辑: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