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产业结构从“老工业基地”到“新兴产业高地”
蚌埠玻璃行业因毗邻优质的石英砂基地一度辉煌,享有“玻璃之城”美誉,随着传统玻璃业产能过剩,如今,一块块薄如蝉翼、可弯曲、可实现光电转化的新玻璃,正取代早年笨重、附加值低的建材玻璃。
继超薄电子玻璃、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光电转化率相继刷新世界纪录,2018年超薄高铝盖板玻璃再次打破国外垄断……蚌埠玻璃在行业细分领域一次次攀上创新高峰,形成了从硅砂加工,到超薄玻璃基板,再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
玻璃业转型升级只是蚌埠壮大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1至5月份,该市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超20%。
“5月份签了200多台机器人订单,相当于去年全年销售量。”在安徽配天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区内,运营经理刘子雨指着大小不一的工业机器人说,随着产品自主化程度提高,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公司计划将年产2000台的生产线扩大到年产5000台。
唯有创新方能成为领跑者。安徽环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完成“国家1.1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项目,推动了我国抗菌医药从仿制向创新的历史性转变,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药品解决了药物代谢活性弱、抗菌效果不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等重大难题。”环球药业董事长王祥说,截至去年底,该品片剂销售额已达2.52亿元。
转创新路径打破壁垒激活“一池春水”
在位于蚌埠市高新区的中科电力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内,董事长王小飞指着一款低压智能断路器说,它的体积比国内外同等产品缩小30%以上,并实现了框架电流等级达8000A的首次突破。“独创独有得益于产学研合作。”
据介绍,作为一家生产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科电力自2015年起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清华大学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创新“高校研发、企业买单、共享效益”的产学研模式,每年投入上亿元,短短4年时间便取得96项专利,且每年都有10多个新产品面市。
如何让曾经束之高阁的论文产生经济效益,如何激活人才资源?在蚌埠,越来越多企业家转变“等靠要”理念,探寻更多打破产学研壁垒的方式,发力创新。安徽奥弗医疗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医研产”新路。
“一线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清楚影响医疗设备使用效果的关键技术在哪儿。但过去这些宝贵经验在发了论文后往往便束之高阁,没有产生实际价值。”奥弗公司副总经理孙莉江说,通过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医院共建专利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奥弗以病人临床需求为方向,吸纳医生临床经验,将“论文”“一线经验”在与企业对接合作后转化为产品,实现了精准创新。
(关键字:玻璃之城 蚌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