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微米铜箔现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谁能大批量生产,谁就能主导锂电市场。”这是安徽铜冠铜箔公司经理甘国庆对锂电市场的分析。从去年8月份开始,铜冠铜箔公司为做大6微米高抗拉铜箔产量,严控产品质量指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今年1月份,铜冠铜箔公司6微米高抗拉铜箔月产量首次突破百吨大关,创造历史新高。
铜冠铜箔公司是如何实现这一历史性突破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走进了铜冠铜箔公司锂电箔工场的生产车间。
“之前,制约6微米铜箔量产的最大难题是抗拉强度问题。这个问题是致命的,如果抗拉强度不够,生产出来的铜箔基本卖不出去,只有重新回炉。”锂电箔工场副场长李超告诉笔者。影响抗拉强度的关键是添加剂,但如何才能找到最佳的添加剂种类和配比,对坚持自主研发的铜冠铜箔公司研发团队来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为加快量产步伐,铜冠铜箔公司组建一支党员攻关小组,由公司党委书记带队主抓,从最开始的抗拉强度不够,到抗拉强度的不稳定,再到如今能完全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攻关小组历经半年的不断摸索和成百上千次的试验最终确定了配方。
事实上,抗拉强度问题的解决只是实现6微米铜箔量产的第一道关卡。“你别看现在有好几台机子可以生产6微米铜箔,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这一台机子能生产,我们都把它当成了宝。”李超指着一台生箔机说道,“就这一台机子,还经常出现撕边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去年11月份开始,两个生箔工段长24小时轮流坚守在岗位上。”撕边的原因有很多,李超从未见过的撕边情况更是时有发生。因此,他们只有反复试验,不断摸索,经常为处理一个问题加班到深夜。
要想实现量产,员工的操作技能也是关键。为此,锂电箔工场针对6微米铜箔生产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总结成册,并不定期召开专题会对员工进行讲解。经过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良和员工操作技能的不断提升,能做6微米铜箔生产的生箔机越来越多,收卷米数也越来越大,最大可做到1万多米。
为对6微米铜箔量产提供技术支撑,铜冠铜箔公司积极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该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研发的张力控制系统,通过生产实践论证,张力控制精度从之前的个位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张力稳定性明显提高,6微米铜箔撕边的次数也明显减少。
“科技创新之路漫长而艰难,我们坚持培育自主研发能力,打造一支有竞争力的研发团队,坚持技术领先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将为铜冠铜箔公司未来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该公司研发负责人陆冰沪说道。
(关键字:铜箔 6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