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家陶企退出、产量下降11%、营收下滑28%,2018是陶瓷行业最差的一年?

2019-4-26 9:08:28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近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发布《2018年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发展概况》。报告指出:2018年,1265家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137家企业退出历史舞台;营收、利润双下降,其中,实现营收2993.48亿元,同比下滑28.09%;实现利润总额176.05亿元,同比下降33.57%;陶瓷砖产量大幅回落至2012年水平,创下最大跌幅。2018年陶瓷砖产量90.1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2%,主要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统计,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1265家,137家企业退出历史舞台。实现营收2993.48亿元,同比下滑28.09%,实现利润总额176.05亿元,同比下降33.57%,销售利润率为5.88%,比去年同期下降0.52个百分点。

2018年陶瓷砖产量90.1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2%。2018年中国陶瓷砖产量大幅回落至2012年的水平,创下了行业有史以来产量的最大跌幅。重要建陶产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其中福建为-5.4%,广东、江西和山东增长均在-15%以上;新兴建陶产区唯有四川产量实现13.3%的增长,其他河北、河南、广西等产量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2018年我国陶瓷砖出口下滑态势继续延续,全年陶瓷砖出口39.86亿美元,同比下降9.94%。

报告分析,2018年行业经效数据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差的数据,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和金融市场去杠杆导致需求快速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缘于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营销成本加大;第三,就是环保、土地、能源、劳资成本攀升,导致利润空间被挤压。但相对于销售和利润两项指标的大幅下降,销售利润率与上年相比却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在逐步提高,企业发展正在逐步进入提质增效的良性发展轨道。

大板时代到来,发泡陶瓷、透水砖大有可为

报告分析,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陶瓷大板、现代仿古砖、大理石瓷砖、浮雕砖和花砖等产品已成为或正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其中,国内大板生产线已由去年的三、四条增至现在的30多条。1200×2400mm、1200×3600mm、1600×3200mm……大板规格不断被突破,大板已成为行业当下新的风口。尽管目前大板的柔性化生产、定制、销售、运输、铺贴标准与技术规范等问题有待进突破,随着市场对建筑用高档建筑板材的需求日益增多,真正大板时代的到来将是计日以俟。

为践行国家所倡导的绿色建筑节能、发展装配式建筑、建设海绵城市等发展理念和产业政策,以干挂陶板、陶瓷板(含厚板和薄板)、发泡陶瓷、陶瓷透水砖等一批以工业固废、矿山尾矿、江河湖泥、建筑垃圾等为原料生产的绿色节能产品,以及负离子陶瓷砖、夜光陶瓷、地暖陶瓷等一批功能性陶瓷新产品为主的生态建筑陶瓷产业正在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建筑陶瓷行业一股重要的新型力量。

其中,“发泡陶瓷隔墙板”是继陶瓷大板之后陶瓷行业下一个热点产品。目前,我国发泡陶瓷生产企业约20家,28条生产线,年产量约160万立方米,生产成本从500/立方米-1100元/立方米不等,区域间价格差异较大,生产成本比其他墙体材料略高,但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工程与零售渠道将面临新一轮变革

2018年,终端零售市场遇冷令很多企业倍感压力。除了市场需求快速下降的客观因素外,精装、整装和套装的突然快速崛起无疑是加速销售渠道的裂变的主要原因,对传统渠道形成了猛烈的冲击。

整装风口的到来、精装修房比重提升并逐渐成为主流、互联网家装的兴起、设计师渠道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渠道在加速调整;精装修房,工程渠道比例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一二线城市整装渠道占比约为60%,零售下滑到30%以下,设计师等其他渠道占比约为10%,工程与零售两大传统渠道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深度变革。

品牌消费时代已经来临。在此背景下,建陶行业一线品牌、大企业的品牌效应开始凸显,市场主导地位与日俱增。房地产行业的市场洗牌,以及工程渠道品牌产品采购策略加速了建陶卫浴行业洗牌,产业集中度和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最大的市场份额被一线品牌所挤占竞争;反观那些过去不重视品牌投入,一味靠规模效应、低价竞争赚得盆满钵盈的企业,如今只能在份额所剩无几的零售市场中面对多品牌和更加残酷的市场争夺。

(关键字:陶瓷)

(责任编辑: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