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即将迎来废铜 企业“大限”,而6月27日开启的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或将增加废铜企业前方道路的不确定性。 第二轮环保督查就绪 环境保护成重中之重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2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驻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将于近期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从201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完成新一轮督察全覆盖,2022年将对一些地方开展督察“回头看”。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指出,要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督察实践中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排头兵,着力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督促整改落实。开展督察整改任务清单化调度,以钉钉子精神,对问题咬住不放、一盯到底,不解决问题绝不松手。 二是全面启动第二轮例行督察。从2019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再用一年时间开展“回头看”。在第二轮督察中,将适当拓展督察范围,将有关部门和企业纳入督察对象。 三是深入推进专项督察。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及其他重点领域,针对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地方、部门和企业,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 四是夯实制度和能力基础。健全督察相关制度规范,完善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系。推进督察信息化建设,加大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不断提高督察质量和效率。 五是切实加强督察队伍建设。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督察队伍思想、能力、作风建设,督察队伍要走在前、做表率,在督察实践中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排头兵、冲锋队。 环保要求提高“洋垃圾”管制趋紧 7月1日废铜企业面临转折点 国家加强对企业环保要求的关注已非一日,7月1日正式实行的 “六类”废铜由非限制类进口固废转为限制类进口固废,便是要求废铜企业在“洋垃圾”管制方面做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举措。 国内从今年年初就开始限制低等级原材料的进口,其中“七类”废铜就已全面禁止进口,目前能够进口的废铜仅包含“六类”废铜,即各类铜废碎料。而从7月1日起高等级废金属的进口也将受到限制,即“六类”废铜将由非限制类进口固废转为限制类进口固废,仅拥有进口批文的加工利废企业和再生园区内的企业才可以进口。 进口批文引行业关注 首批涉及总量24.0429万吨 6月20日,固废中心网站公布2019年第九批限制类公示表,批文将分地区分批进行公示。此次批文量仅包含国内部分地区,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地区,安徽也仅有楚江新材一家企业列入名单内,推测下半年进口废铜批文将分地区分批进行公示。 公示表中还包含了六类废铜进口批文名单,涉及进口废铜批文总量为24.0429万吨。 经计算后认为,此次批文发放总量对六类废铜没有造成很大影响,而废铜进口量同比下滑主要是由于七类废铜进口量的下降。由此推测下半年国内仅七类减量部分来看,三季度七类减少金属量为6万吨,全年为13.1万吨。》相关分析 第一批限制类进口废铜批文涉及总量24.04万吨 目前看来,由于国家为了保证相关利废企业能够逐步适应批文制度的运行,所以在第三季度批文所涉及的废铜金属量仍然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但由于批文是按季度发放,所以第四季度情况又将如何,废铜进口量是否会受到批文的限制而持续收窄都尚未可知。 国家已经连续开展多次环保检查工作,政策未见放松的迹象。表明国家加强环境治理的决心,未来废料进口监管会越来越严格。7月1日“六类”废铜转限制类势在必行,且后期批文的发放也会逐渐收紧,逐步减少垃圾废料的进口。 环境部固废司今年4月发布声明称,中国将力争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预计会在今年10月制定新的固废转为资源类的标准,一旦政策实施,进口废铜数量还会进一步受损,国内废铜供应趋紧是大势所趋。后续需要继续关注国内下一批限制类进口批文的发放情况以及可能在四季度公布废废料转资源类标准。
(关键字: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