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台680m³超大型浮选机,中国在国际选矿领域新的里程碑。
这一‘超级工程’,从无到有,从破土动工到工业试验成功,折射出的是德铜泗洲厂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写照。
当好“东道主”
德铜泗洲厂是一个有50多年选矿经验的老厂。
近年来,随着矿石开采的不断深入,入选矿石变得难磨,品位降低,受现有工艺和设备技术的制约,泗洲厂约有13.8%的铜金属在一段尾矿流失。
如何回收再利用流失的尾矿资源?
2017年,江铜集团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再度合作,开展世界首台680m³超大型浮选机工业试验,选址定在德铜生产历史悠久、选矿经验丰富的泗洲厂一期磨浮工段。
“我们党员要先作表率,尽快完成新设备的安装。”680M³浮选机现场负责人工段长陈金祥拿到施工蓝图那一刻,在工段党员干部中发起“动员令”。
土建施工阶段涉及单位和人员众多,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协同作业交织,安全如何抓?
工段班子首先带头做,把班子“钉”在施工现场,与厂家和施工队伍同进同出,“只有安全管理好了,施工进度才有保障”。现场安全负责人党员吴来生这么认为。
主体设备安装期间,正值工段57项年检项目开展期间,时间只有五天。
“最难的是680m³浮选机与工段130m³浮选机给矿箱中尾箱的对接”,北矿院专家韩登峰介绍道。
对接过程中,陈金祥发现两台设备中尾箱对接口高差700mm,赶忙叫停施工。
重新制作要耽误近两天时间,影响设备安装进度。陈金祥快步回到办公室赶制图纸,加班加点制作新的中尾箱,并抽调工段全部党员骨干,成立三个党员突击队,同步进行新设备的安装及老设备检修工作,在五天时间里完成了全部检修项目。
300多天的日夜值守和辛勤付出,680 M³浮选机拔地而起,它直径11米,总高12米。“我们做到了,它真实的站在了我们面前。”工段长陈金祥轻抚胸前的党徽,自豪感油然而生。
耕好“试验田”
紧接着,“680”进入技术复杂、困难重重的试验阶段。
浮选机带矿试验期间,浮选指标时常不稳定、不理想,时常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党员吴先春和北矿院专家对工艺流程、工艺质量标准进行比对,发现“水土不服”的原因是石灰供应量满足不了“680”的试验要求。
“你们有什么办法吗?”北矿院专家韩登峰也束手无策。
石灰管长150余米,管路走向蜿蜒曲折,吴先春看着现场的石灰管路一筹莫展。“这问题得马上解决,要不听听经验丰富的党员骨干有什么建议。”他立刻召集党员骨干出点子、找对策。
有的提议改大管路管径,有的提议把减少管路距离,还有的提议增加管路高差……
经过大家统一意见,改变管径大小,改变管路走向的建议被采纳。工段联系施工单位对管路进行技改,管径由3寸增加到6寸,管路走向改为倾斜式,一番技改后,石灰的流速加快,石灰供应量增大,浮选指标逐渐稳定。
“我们的力气花的值。”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党员骨干们各尽所能,有的对溢流槽结构改进,有的对药剂制度筛选、操作条件优化等大大小小20余项技术攻关,定子脱落、减速箱密封环抱死等诸多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一场技改‘风暴’强袭,工段也收获了第一颗果实:选铜综合回收率提高了1.48个百分点,按一年处理量618万吨计算,可创造262.33万元经济效益。
“你们的党员真给力!”韩专家表示由衷的赞赏。
搭好“大舞台”
有了新设备,还需新人才。泗洲厂党政意识到“680”可以成为广大员工学本领、练技能的宝地。
浮选操作经验丰富的党员腾星安排为首发队员,每天,他要配合北矿院专家进行单机药剂条件试验。
尽管药剂的添加在中控电脑上就能实现,但他坚持步行到2公里外的药台上测量阀门容量,记录第一手准确数据,调整药剂添加量。腾星认为:“出点汗没什么的,要给后面的党员群众带好头。”
之后,浮选工谢远忠、球磨工钟海斌等本岗位、跨岗位的员工有意识地安排到“680”各阶段的试验当中。
与此同时,泗洲厂党政还主动发力,邀请北矿院专家现场开课,讲解680m³超大型浮选机的操作、维护及应急事故处理方法。并通过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组织吴晓阳、王伏苑、缪国斌等各领域的双首席技师,开展导师带徒、专家讲座、技术党课,让工段浮选工、维修工等不同工种的技术人员全面掌握“680”,还涌现出了钟海斌、陈梦怡等一批青年高技能人才。
“引领党员群众尽心尽责做好创新的每件事,让基层小技改得到推广应用,让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在公司“三年创新倍增”、矿山创新发展征途中有新作为,就是我们的初心。”工段党支部书记李屹有感而发。
(关键字: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