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广东:陶瓷不再是“负面清单”

2019-9-12 8:55:44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近期,广东产区传来陶企扩产“解禁”的讯号。近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通知,决定废止《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本)》(以下简称“广东省负面清单”),按照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行市场准入管理。

本次被废止的“广东省负面清单”是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于2018年9月14日联合印发的,其中提出:对于省内新、扩建的“建筑陶瓷生产线、隧道窑卫生陶瓷生产线”项目,将不予核准或备案。该“禁令”被废止,理论上意味着陶瓷企业可以在广东产区新增产能。

本次“广东省负面清单”被废止,陶瓷行业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的相关提案起重要作用。黄建平曾就产业政策进行呼吁, 提建议认为“产业政策要以结果为导向,不预先给行业戴帽子,结合各行业特点,在具体要求和标准上提高门槛,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年以来,陶瓷产业一直背负着“三高”的帽子,前番更是被列入了 “负面清单”。但正如新明珠集团董事长叶德林所说的,“没有污染的行业,只有污染的老板”,且近年来,无论是100%窑炉使用天然气的唯美东莞工厂,还是建立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的新明珠,亦或是宏宇、蒙娜丽莎等,绿色智能化生产已成为陶企的主动追求,而多家企业也成功被国家工信部评为了“绿色工厂”。

设想一下,假如陶瓷行业多几个黄建平、多为产业政策提有价值的提案;如果行业多几个像新明珠、唯美、蒙娜丽莎、欧神诺、诺贝尔、简一这样的绿色工厂,我们是否有从“负面清单”转向“正面清单”的可能性?让国内的陶瓷产区就和意大利的萨索洛一样,蓝天白云风清扬?

扩产“禁令”被废止陶瓷不再是“负面清单”

2018年9月14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联合印发“广东省负面清单”,该清单按照主体功能区分类,包括: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生态发展区、禁止发展区,具体要求:

• 对于新建、扩建项目,禁止投资,投资管理部门不予核准或备案;

•对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改建、迁建项目、跨地市的迁建项目需同相关部门进行备案,严禁以改造之名扩大生产能力;

• 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产能置换项目需在办理产能置换手续后进行备案。

其中,“建筑陶瓷生产线”、“隧道窑卫生陶瓷生产线”被列入《广东省优化开发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本)》;“建筑陶瓷生产线(150万平方米/年以上,且入省认定工业园区的除外)”、“隧道窑卫生陶瓷生产线(60万件/年及以上,且入省认定工业园区的除外)”、“废矿石、尾矿和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矿山企业配套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除外)”被列入《广东省生态发展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本)》中。

目前,根据“废止‘广东省负面清单’的通知”,各级政府将按照“国家负面清单”的有关要求,进行市场准入管理,对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产能置换项目需在办理产能置换手续后报地级以上市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记者查询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于2018年12月21日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 年版)》发现,其中并无涉及建筑陶瓷的相关限制内容。这也意味着,“广东省负面清单”中涉及禁止建陶企业新、扩建的相关条例将被废止。

广东产区要增加产能 这些标准要注意

既然“负面清单”已被废止,是否意味着陶瓷企业在广东扩产有望?经查询,广东省对新、扩建建筑陶瓷项目还有其它的“禁令”或准入规定,如:

广东省:

2019年2月28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自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要求,珠江三角洲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国家规划外的除特种陶瓷以外的陶瓷等大气重污染项目。

佛山:

2019年2月20日,佛山市部署2019年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其中要求,不再新建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继续推进建筑陶瓷制造企业煤改气和35蒸吨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

清远:

2019年7月5日,《清远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9-2020年)》发布,明确提出,全市禁止新建陶瓷(新型特种陶瓷项目除外)、玻璃、电解铝、水泥(粉磨站除外)项目。

江门:

2019年5月9日,《江门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9—2020年)》印发,要求禁止新建、扩建除特种陶瓷以外的陶瓷、有色金属冶炼等大气重污染项目。

从时间上看,这些相关条例的出台时间均在废止“广东省负面清单”之前,目前“广东省负面清单”已经失效,这些条例是否仍将延续,目前还不得知。换而言之,如若能满足相关条例的要求,理论上,广东陶企可以进行新、扩建陶瓷生产线;而在地区上,禁止新增陶瓷产能的区域主要为珠三角区域,广东省内其它地区如河源、阳江、云浮、潮州等未在禁止范畴内。

“一刀切”影响有多大?曾“毁掉”一个大产区

除“广东省负面清单”外,近期还有一条陶瓷相关的重要条例被废止。8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原材料工业行业规范(准入)条件管理相关废止文件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包括《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在内的33个规范(准入)条件管理相关文件予以废止。

两份文件得以废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禁止环保治理“一刀切”成效初现。而“一刀切”对陶瓷行业的影响有多大?山东淄博产区或许值得引以为鉴。

归然书院院长鲍杰军在其文章中分析:

作为一个差不多和佛山同时起步的建陶产区,淄博产区发展起点很高,在上世纪70年代,淄博产区甚至比佛山产区要大很多,产业配套也相对完善,是全国甚至是全球最大的熔块生产基地。因为釉面砖兴起,淄博产区凭借熔块优势,发展成为除佛山以外的第二大建陶产区,产能鼎盛时期达到了12亿平方米,产品创新速度甚至超过了佛山,一度被寄予希望能成北方建陶的总部基地。

但自2009年开始,淄博产区经过几轮调整遭受重创,特别是2016年开始的精准转调政策,将产能一下子压缩到了2亿平方米,产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贴牌商流失,配套企业如设计公司、窑炉公司、色釉料企业没生意做,纷纷转移,熔块企业也被迫外迁或关闭。淄博产区失血过多,一度寄希于高标准建立的日日顺建陶产业园,重振产区,但直到现在,仍没有恢复过来的迹象。

当地政府的初衷是,整个淄博产区的产能往下拉,产区的品牌往上提,使保留的企业得到提升,但由于政商关系没有处理好,产业调整有点操之过急,而且产区政策连续性不够,行业力量分散,缺乏协调能力。因此,政府目的并没有达到,保留的企业实力非但没增强,连销售也成了问题,产区在新一轮竞争中,陷入了被动的状态,到现在想恢复都恢复不了。山东产区也因此从原来的第二位降到了第五位,排在广东、江西、福建、四川等产区之后。

从原来的“第二产区”跌落至“第五”,陶企遭受的“损伤”自不必言说。也正是看到“一刀切”的危害,一直以来,都不乏有识之士为此发声。

唯美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黄建平提交《关于完善产业政策保障民营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希望国家及地方政府在产业政策的制订上,以结果为导向,不预先给行业戴帽子,结合各行业特点,在具体要求和标准上提高门槛,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蒙娜丽莎

2019年2月佛山政协会议上,佛山市政协委员、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提出,希望政府反思“一刀切”政策的初衷和实效,破解政策瓶颈。他提出要把原有对陶瓷行业一刀切的“不容许兼并重组”的壁垒拆除掉,营造佛山建筑陶瓷做优做强的良好政策环境。

欧神诺

2007年,鲍杰军提到,现在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将高集中度的陶瓷产区的高污染误认为是陶瓷企业的高污染,因此,发达地区的政府部门对建陶企业产生了惧怕心理,在要求中心城区企业统统迁走的同时,甚至对城区以外的企业都采取了限制措施。然而从城市规划的角度,重点搬迁那些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商住区和高密度产区的企业无可厚非。但如果将城区以外的企业、或者某一污染较严重产区的企业采取一刀切地限制或搬走,那么与此相关的配套产业与服务行业就会紧跟过去,继而削弱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一些企业将营销中心逐渐转移过去后,最终会导致建陶产业某一区域的空心化。

陶瓷并非“重污染”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成未来趋势

事实上,陶瓷并非“重污染”产业,以陶瓷企业大气污染物的标准规定来看,“广东标准”、“山东标准”均高于“国家标准”,对比其它国家来看,总体而言,除了颗粒物排放标准没有意大利严格以外,其余指标均比德国、日本、韩国和意大利的排放标准严格很多。

工信部发布的四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名单中,有13家陶企合计17个工厂获评“绿色工厂”。从地区来看,入选前三批“绿色工厂”的陶企名单中,基本上都是率先进行环保改造的广东陶企,而在第四批“绿色工厂”名单内,江西、山东等产区也有陶企入选。

这证明,在绿色转型升级方面,广东陶企已经起到示范作用。

2019年4月,一则“瓷砖也能烧出科技感”的新闻将陶瓷这个低关注度的行业送上央视晚间新闻,这足以证明“高品质、高附加值”也能成为陶瓷行业的“新名片”。而对“高质量发展”,黄建平也提出了两个标准——

(1) 从生产制造端来说,是践行绿色生产,使用清洁能源,坚持走对生态环境友善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2)从产品端来说,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发表评述认为,“广东省仅仅实行了一年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工信部实现了五年的《准入标准》可以正面废除,多少也是一些进步。虽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如果这些错误决定能够被废除越早就越好,其实我们有些决定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的纠错,而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关键字:陶瓷)

(责任编辑: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