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通今 陶瓷蹚出流金淌银开放路

2019-11-26 15:00:11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世界旋转的轴心正在转移,移回到那个让它旋转千年的初始之地——丝绸之路。”正如牛津大学学者彼得·弗兰科潘所言,“一带一路”倡议下,这条承载5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的丝路正在焕发生机。

陶瓷,千年不褪色。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经典的“三驾马车”之一,陶瓷是中国商品和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

今天,当这悠远的商道再次成为聚集要素和财富的纽带,陶瓷,仍然是故事的主角之一——本月30日,2019重庆“一带一路”国际陶瓷论坛将在荣昌举行。届时,来自“一带一路”多个国家的专家、官员和企业家将齐聚荣昌,探讨如何合力做好“一片陶”文章,加大荣昌陶瓷产业的开放发展,助力重庆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更好发挥带动作用。

登入殿堂--传承与创新并重

“荣昌陶被中国美术馆典藏,登上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在荣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先才看来,这是对荣昌陶的传承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曾在古丝路上行走千年,陶瓷,是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载体。在荣昌,陶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1953年,荣昌陶器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而荣昌安富与江苏宜兴、广东佛山石湾并称为“中国三大陶都”。

今年5月12日,“千年古驿镇·一品荣昌陶”2019荣昌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召开。来自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书画家聚集一堂,为荣昌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出谋划策。

会上,中国美术馆典藏了7件荣昌陶精品,这也是重庆陶艺作品首次被全国最高艺术殿堂收藏。

专家们认为,荣昌陶能有今天的成绩,是传承与创新的合力所致。研讨会上,7名陶艺专家,就荣昌陶传统制作技艺特点、雕塑工艺、陶土特点、创新与创意、釉色使用、烧制技艺、雕刻技艺等展开了交流。

陶土仍是从前的陶土,产品则早已跨越千年。传统泥料与创意和新工艺的千锤百炼,让荣昌形成了传承文脉、吸引要素的陶瓷产业发展氛围。

事实上,凭借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陶”“中国三大陶都”这几块金字招牌,荣昌陶早已是市场公认的响当当地域品牌。但对荣昌而言,如何做好“一片陶”的文章,让千年不熄的窑火“烧”出一片新天地,则是荣昌人多年来的雄心。

传统优势--全面开放先手棋

重庆努力发挥“三个作用”,荣昌作为重庆众多区县的一员,应该如何作为?突破口在哪儿?如何下好先手棋?在全面审视后,荣昌区把目标瞄准了陶瓷产业。

从资源禀赋看,荣昌境内优质陶土储量约为1.5亿吨,且埋藏浅,地层稳定,极易开采。另外,与荣昌相邻的地区,陶土资源同样丰富。

从人才和技术准备看,目前荣昌拥有陶瓷产业工人10000余人,其中包括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两人,陶艺师50余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8名。

从产业基础看,荣昌现有陶瓷企业共70余家,其中像惠达、唯美这样的规上企业有25家。2018年,荣昌区规上陶瓷企业实现产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2.21%。今年上半年,荣昌规上陶瓷企业实现产值24.2亿元,同比增长8.8%。

加上汉代延续至今的陶文化和文脉传承,荣昌,有底气也有能力向世界推介中国陶瓷。以陶瓷产业开放促全面开放,助力重庆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谋定而动的荣昌,开始大力引导和鼓励陶瓷企业走向海外市场。

筹办2019重庆“一带一路”国际陶瓷论坛,建设“一带一路”陶瓷博览中心,绘制重庆市陶瓷产业园发展规划,制订区域内陶瓷产业政策……一系列举措,凝聚成推动荣昌陶瓷企业开放发展的强劲动力。

蓄势待发--荣昌陶瓷“卖全球”

最快明年7月,惠达卫浴的第一批产品,就将从位于荣昌的重庆市陶瓷产业园出发,经长江黄金水道在上海洋浦港换乘海船,驶往国际市场。

11月18日,在惠达卫浴位于荣昌的生产基地,几栋巨大的厂房已经建成封顶,工人正忙于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

这家来自河北唐山的著名陶瓷企业,在国际卫浴市场耕耘了近30年,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6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中,四成来自出口。

荣昌,是惠达陶瓷走出唐山异地建厂的第一站。惠达卫浴荣昌生产基地项目的设计年产能为220万件马桶,其中一半销往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西部市场,另一半,则用于出口。

立足重庆做全球生意,惠达陶瓷打的什么算盘?

“荣昌的天然气等要素成本低,发展环境好,更重要的是,新一轮内陆开放中,重庆已经体现出明显的区位、通道和政策优势,更利于我们拓展海外市场。”惠达智能家居(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辉表示。

惠达卫浴的“邻居”,同在荣昌陶瓷产业园的唯美陶瓷,也把未来增长点锁定于“一带一路”等海外市场。据透露,这家产值规模全国领先的陶瓷企业,近来正密集调研俄罗斯等市场,目前已着手在东南亚建立销售网点。重庆工厂,将成为唯美陶瓷外销生产基地,其即将开建的三期项目,产品也将以出口为主。“我们的主打产品是马可波罗牌瓷砖,这品牌名就有利于走出去。”唯美陶瓷重庆工厂办公室主任程鹏说,700多年前,整个欧洲正是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描述中知道了中国,了解了陶瓷。

在荣昌,像惠达和唯美这样正蓄势待发走出去的陶瓷企业,还有很多。“通过走出去更快实现做强做大,是荣昌包括陶瓷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期待。正是在这种强大的共识和期待下,我们决定举办这次论坛。”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说。

通江达海--开放之路流金淌银

陶瓷产业,对出向物流要求高,依托陶瓷产业搭建开放通道和平台,也是荣昌推动全方位开放的题中之意。

利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持续推进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荣昌以争取货运枢纽机场为突破口,依托泸州港口优势、内江铁路优势,致力于构建“空、铁、公、水”立体多式联运体系,形成辐射全国、服务全球的“荣内泸”国际物流金三角。

利用成渝铁路连接永荣矿务局的一段铁路专线,荣昌建成综合物流园区,目前的年货运吞吐量已接近百万吨。荣昌区商务委主任龚霞透露,下一步,荣昌将从内外两方面扩大这一外贸通道的承接能力:一是和寸滩港紧密合作,加快推进川渝合作,增强对周边区县及四川的货运集结能力,争取在荣昌设置海关工作站,让货物从荣昌出口更便捷;二是,通过陆海新通道,与广西钦州港、防城港建立互动,让发自荣昌的货物更快走向全球市场。

龚霞介绍,目前,荣昌已有外贸企业180余家,产品或服务拓展至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提升外贸产品附加值,荣昌还着力引导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步伐。经过荣昌区政府的引荐,该区企业澳龙生物和重庆海关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利用海关的技术资源和海外市场信息资源,加快奥卢生物的技术成果转化,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既需要推动本地企业走出去,又需要让全球资本、技术和产品走进来。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荣昌区一举揽获多个项目:新西兰将在荣昌设立进口产品专销馆,马来西亚将在荣昌建设产品分拨中心,来自两国的畜牧产品、榴莲、棕榈油等,将通过荣昌,销往中国西部市场。

以荣昌夏布小镇为依托的服务贸易园区项目已经启动。和重庆另外3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区不同,这里集产品展示、销售、研发和体验于一体,外贸功能更加完备。目前,荣昌夏布年出口货值已经跃升至1亿美元。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荣昌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4.4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06%;实际利用外资3585万美元,同比增长32.19%。今年,荣昌还实现了全市血橙首单出口,生物制药产品海外市场也已经拓展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尽管荣昌不沿海、不沿边,也不沿江,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办法走出一条开放发展道路。”曹清尧对此充满信心。

(关键字:陶瓷)

(责任编辑: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