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骗补、衰落、重振,谁才2020年锂电池的最后赢家?

2020-4-29 11:17:39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20年伊始,比亚迪凭借一次电池针刺试验把磷酸铁锂重新带回了大家的视野,作为新能源车上的最贵零部件,锂电池一直制约着电动车的发展。而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开始,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之争就从未停息。今天我们就追根溯源,聊一聊那些年,两种锂电池的“撕逼”大战!
    2010年6月份,多个部委联合颁布了《新能源汽车补贴及实施规则》,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正式开始,很多自主品牌看到了新能源车的发展机会,开始积极找寻电池的供应商,锂电池的需求量开始上升。
    在这个时候,锂电池到底要如何发展,大家都不清楚,大多数厂家都是直接把手机电池做大放到了电动车之上,锰酸锂、钴酸锂、三元锂、磷酸铁锂遍地开花,做什么的都有。
    从2010-2013年整车立项到下线的阶段,国内的车企和电池厂都是在盲人摸象,产能不大、质量不好、路线不清晰,如今的电池一哥宁德时代,那一年还在东莞造着手机电池。
    而在国外呢,新能源汽车的变革也在悄然发生,特斯拉的ModelS正在找寻优秀的电池供应商,马一龙看上了刚收购三洋成为全球第一大电池生产商的松下,希望使用松下NCA的三元锂圆柱电池。
    与此同时,日产也看到了新能源领域的前景,和日本电气、NEC东金合资成立电池厂——AESC,专注三元软包电池的研发,并且后续装配到了旗下的电动车聆风之上。
    时间推到2013年9月份,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启动了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由于过去三年只有国家补贴,加上补贴也是赔钱造车,很多车厂不愿意研发生产新能源车。因此各部委选择将任务分配了全国39个城市,要求在两年内,新能源车总数达到33.9万辆。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任务来了,最快的方法不是将车卖给普通用户,而是大举更换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车型,也就从2013年底开始,电动客车市场迎来大爆发。很多城市的电动公交,就是这个时间点发展起来的。
    电动客车的繁荣,让锂电池需求量大幅增加,由于电动客车对空间、续航要求不高,但是对安全性要求极高,因此,安全性好但能量密度差的磷酸铁锂电池成为了电动客车的首选,一时间,国内的所有锂电池厂都开始去做磷酸铁锂电池,即便是以前走其他路线的电池厂,也纷纷转型来做磷酸铁锂。
    在这个阶段,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逐渐成熟,市场份额完全碾压三元锂电池,这导致国内还愿意研发三元锂的电池厂屈指可数,即便是造出来,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也都是不堪入目。再加上年国家还出台了锂电池白名单这个保护膜,导致国外LG、松下等优质的三元锂电池无法进入国内,缺乏了外部竞争,国内厂家更没有了技术创新的欲望。
    2013-2016年,国外也发生了一件大事——特斯拉ModelS正式交付。在国内电动车续航只有不到200km,电池能量密度不到100Wh/kg时,特斯拉的ModelS将续航做到了500km以上,使用的NCA三元锂电池包能量密度超过了150Wh/kg,给国内车企和锂电池厂都好好上了一课。
    虽然大多数锂电池厂不思进取,但是也有人看到了三元锂的机会,他就是曾毓群。2011年开始,曾毓群创立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在生产磷酸铁锂电池能够保证公司正常运营后,宁德时代在研发路线开始死磕三元锂电池。
    2013-2016年电动客车的爆发让很多车企起死回生,但是也催生了很多钻空子的企业。2016年9月8日,财政部曝光: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骗补国家财政补贴超10亿元,个别企业已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生产销售造假属于属于“丧心病狂”骗补的个案,更常见做法是踩着补贴线去拼凑劣质商品。在2013-2016年期间,由于国家补贴对没有很严格的产品参数、质量检验等补贴标准区分,导致大量的劣质锂电池和劣质新能源客车涌入了市场。劣币驱逐良币,国内锂电池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随着骗补事件曝光,锂电行业的虚假繁荣也开始慢慢被打破。
    从2016年底开始,国家对着手电动大巴的补贴进行了调整,部分车企开始转战乘用车领域,国内车企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量开始下滑,三元锂的需求量开始上升。从数据上看,2016年全年,国内磷酸铁锂的市场占比从2013的90%下降到了70%。
    其实在骗补事件曝出前,很多主机厂就意识到电动客车的泡沫早晚要被打破,有能力的车企在2016年前后就谋求转型。在这一年,北汽EV160、知豆EV、奇瑞小蚂蚁这些微型车,开始大量推出市场,并且赶上了共享出行的风口,成为销量主力。
    由于微型乘用车的补贴,直接与续航挂钩,同时还对空间要求更为严格,此时能量密度低的磷酸铁锂电池慢慢变得难以满足需求,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寻找靠谱的三元锂电池,面对主机厂的需求,锂电池厂又开始了三元锂电池的研发。
    然而在2016-2017年这个阶段,大多数厂家属于赶鸭子上架,他们的三元锂电池在电压、容量、内阻、放电平台、恒流比等几项关键电池一致性指标中,表现奇差无比,只有宁德时代的还算好一点,但是和国外松下、LG的三元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本来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就比磷酸铁锂要差,再加上国内电池厂生产出来的三元锂电池质量远不如磷酸铁锂,2016-2017年,被曝出的电动车起火事件就超过了50起,比2010-2015加起来都多,而在电芯故障中。三元锂电池出现的问题也远超磷酸铁锂电池。
    从2017年开始,国家对新能源车乘用车的补贴开始下降,并且给出明确目标:到2020年车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300Wh/kg。从化学特性来看,磷酸铁锂电池不管如何优化,能量密度也达不到国家要求。
    从17年开始,国内造电动车的风向开始变化,北汽、吉利、上汽加大了采购了三元锂电池的力度,就连坚定的磷酸铁锂拥趸者比亚迪,也在2017初发布了使用三元锂电池的秦DM和秦EV车型。
    而到了2018年,补贴政策继续提高对车型续航和电池能量密度的标准,同时,地方对电动客车需求开始下降。双重影响下,磷酸铁锂再遭重创。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新能源乘用车产量100.75万辆,其中85%使用了三元锂电池。
    宁德时代卧薪尝胆5年,在2018年也迎来了大爆发,凭借性能优异的三元锂电池,俘获了众多自主品牌的芳心,2018年吃掉了国内65%的三元锂份额。甚至在磷酸铁锂的“战场”,趁着比亚迪忙于技术转型,宁德时代也抢过了出货量的头把交椅。
    但是宁德时代的电池产能有限,根本无法满足车企的旺盛需求。为了解决电池难的问题,很多自主品牌放下身段,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上汽时代、一汽时代、吉利-宁德时代纷纷落地。宁德时代电池产能迅速扩大,并且开始和多家一线自主品牌深度绑定。
    2019年补贴继续退坡,而且对电池能量密度和电动车续航里程的要求却更加严苛,磷酸铁锂电池几乎在乘用车领域绝迹。根据研究院的数据,2019年,国内三元锂电池在电动乘用车领域的市场占比超过了95%,磷酸铁锂占比不足5%。
    2020年4月23日,多部门发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方案及产品技术要求》,补贴继续退坡,并且不再对能量密度有新的要求。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方向,也慢慢从如何拿补贴转向了如何造车。
    在补贴越来越少,逐渐退出时,成本更具优势、安全性更好的磷酸铁锂出现了转机,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将使用磷酸铁锂的电动车,续航也做到了600km以上。在2019年上海建厂的特斯拉,预计也将在7月份发布的Model3车型中,使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
    在4月份工信部发布了第33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在306款申报的新能源车型中,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车辆占比78%,磷酸铁锂电池正在悄然回归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磷酸铁锂的崛起,始于国内对电动大巴的扶持,衰于国家大幅整治骗补政策,又因为自身特性无法满足纯电动乘用车补贴而近乎绝迹。三元锂完美契合了2016-2019年国家对新能源电动车的续航需求,既能满足国家补贴要求,同时在续航里程上也能基本满足消费者需求,让TA成为了风靡一时的“明星”。
    而在未来的新能源车市场中,这两种电池的竞争还将一直进行下去,但是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来看,能够和三元锂一绝高下的高端磷酸铁锂,产能比较有限,在未来一长段时间里,三元锂还将会是乘用车领域的主流,未来在完全市场竞争下,磷酸铁锂能否“收复失地”,市场宣传、技术迭代、产能扩大,缺一不可。

(关键字:锂电池 比亚迪 磷酸铁锂)

(责任编辑: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