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连续3个月增长,疫情后的“陶瓷之都”佛山这样自救

2020-8-25 9:05:01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陈茹在佛山石湾从事了十多年瓷砖行业,但从未像今年上半年这样难熬。

她的客源一半来自国内,一半是中东等外国客户。在今年一季度,受到疫情的冲击,陈茹的瓷砖厂先后经历了物流限制、延期交货和订单被取消,几乎接不到海外订单。来到二季度工厂基本复产,但疫情阴霾还未消散,她的海外订单量仅恢复了原先的10%。

在佛山,以出口为主的陶瓷卫浴企业都受到了较大冲击。有些小企业甚至变卖资产、面临倒闭。

据佛山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当地陶瓷总产量为133.58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瓷质砖产量下降20.6%,陶质砖产量下降45.5%,卫生陶瓷产量下滑46%。

虽然在佛山中国陶瓷城等周边批发市场,依然是生意“萧条”、人流稀少的局面。但是,从数据上来看,广东陶瓷出口整体恢复情况正在逐步改善。

来自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全省卫生陶瓷出口值下降25.9%,3月、4月和5月出口值由负转正,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2.5%、5.7%和30.8%。数据还显示,3-5月产地为潮州、广州、佛山的卫生陶瓷出口值为12.5亿元、7.2亿元和5.5亿元,分别增长85.3%、64.5%和42.2%。

中国陶瓷产品可细分为建筑陶瓷、卫浴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等。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陶瓷产业集聚区,佛山一直有着“陶瓷之都”的美誉。

不同于广东潮汕侧重于日用陶瓷、陶瓷茶具,佛山陶瓷[FsTaoCi.com]行业主要围绕着建筑瓷砖、卫浴陶瓷,近年来涌现了东鹏、新中源、蒙娜丽莎、鹰牌等品牌。公开数据显示,在广东的六大陶瓷产区,佛山位居第一,现有陶瓷企业350多家,生产线达1200多条,2018年的总产值达到830亿元。

面对出口停摆,佛山开始寻求自救的办法。

陈茹对界面新闻表示,规模不同的生产企业的消化风险的能力不同,不过在今年一季度时,大家诉求普遍类似,就是尽可能清理积压库存。

年初囤积下来的货,除了在找寻线下熟悉的客户渠道出掉,借助线上成为了去库存的重要途径。陈茹观察到,佛山部分厂家借助了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出货,部分企业还尝试在快手上直播,参加陶瓷线上展会以及参加网上广交会等。

何东健曾在佛山新中源陶瓷工作,现从事陶瓷供应业务,在他看来,虽然各家都在积极尝试这些去库存的方法,但效果并不如人意。

比如,一般欧美外国客户喜欢的哑光面、木纹面的瓷砖设计,规格也都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这些外单在国内出掉并不易。和潮汕厂家在线上展示日用陶瓷卖货不同,线上直播卖瓷砖的效率其实并不高。

罗曼缔克瓷砖董事长刘胜红今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类似的看法,“线上的专卖店看不到实物,消费者不会下订单的,线上准客户引流到实体店,这么多年谁做线上能成功呢?基本上半途而废。”

努力清库存的同时,部分企业开始通过线上挖掘新客户。不过,国外客户难以亲自到国内考察,国内外陶瓷的各种展会或延期或取消,导致寻找新客户的难度不小。何东健表示,目前新增的几个客户都是在疫情前在微信做过基础的沟通,对厂家的生产能力、工艺特色和价格等有过一定了解。

(关键字:陶瓷)

(责任编辑: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