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至22日,第十七届中国铸造铝合金产业链发展论坛在邹平市举行。论坛以“开新局 育新机 谱新篇”为主题,深入剖析总结铸造铝合金产业发展经验、存在问题,认真研判新时期产业发展趋势,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现邹平铝产业发展优势,推动邹平制造向邹平智造转型,叫响“中国铝谷”品牌。
近年来,邹平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绿色化”要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铝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市铝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7亿元,铝深加工率达51.2%,邹平高端铝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名单,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核心区”逐步成势、快速崛起。
构建“一体两翼”格局 形成全产业链优势
“既有体大身重的板锭,也有薄如蝉翼的铝箔;既有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铝材,也有电子产品零部件、高端轮毂,涵盖轻量化、全铝家居等诸多高附加值产品。”结合产业现状,邹平加快构建以产业链延伸为主体,以铝产品交易和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打造质量领先、竞争力强、世界知名的铝业发展高地。计划用3到5年时间,初级产品不出邹平,全部就地深加工。今年上半年,全市中高端铝制品占比达到60%,较年初提高约10个百分点。
“仅‘铝水不落地’每吨铝最高可降低成本900元。”国家级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邹平7大企业集团和90%的铝合金产能。以魏桥创业为龙头,采用铝水不落地、直接运到下游企业的集约节能高效“上下游一体化”生产模式,在全市形成“热电—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铝精深加工”完整的产业链,孵化培育了150余家铝业企业,铝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一以上,成为邹平第一支柱产业。克服疫情、产能关停等不利因素,今年上半年,邹平铝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0亿元,总量保持平稳,且在再生铝、轻量化等领域竞相发力、亮点纷呈。
搭建公共平台 服务铝业“生态圈”
“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与中科院签约成立山东省铝业综合技术转化中心;与中德工业设计中心合作成立铝业创新设计中心。”3大中心均为全省县级唯一。邹平搭建的中国“铝谷”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集金融、物流、检验检测、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铝业生态圈,推动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今年5月又启动铝产业大数据、铝业研发检验检测两大中心建设。目前,百余家金融、设计、研发等企业和机构陆续进驻,技术、资本、人才、服务融合效应逐渐显现。
放大集群优势,抢占领跑地位,铝业园区成为邹平“名片”。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累计进驻高端铝业项目22个、已投产项目15个,铝深加工能力达到115万吨。预计到2022年,铝深加工能力超过200万吨、产值突破600亿元。轻量化板块破茧在即。魏桥轻量化基地引进落地轻量化结构件、全铝车身等项目,年内将下线第一辆轻量化车体;同时,加快引进整车组装项目,形成“铝原料—汽车用铝合金材料—汽车总成—废铝再利用”产业闭环,打造全国最大的全流程汽车轻量化研发制造基地。去年,邹平与德国巴符州签约,共建中德轻量化小镇。目前,正在对接舒贝尔3D打印、莱茵费尔德结构件等项目,加快建设全球首创的中德轻量化技术转移与产业示范小镇。
聚力“双招双引” 激发发展动能
8月18日,山东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腾鹰凯诺年产12万吨高品质彩涂铝板带项目正式投产。这是邹平推进“双招双引”、加快提升铝深加工能力的又一丰硕成果。
围绕提升价值链,补齐要素链,延长产业链,邹平成功引进全国最大的再生铝生产企业——台湾新格集团,落地年产30万吨再生铝项目,推动铝业绿色转型。积极利用富余氧化铝资源开展铝基新材料招商,引进年产10万吨精细氧化铝项目,塑造新材料产业新链条。今年,邹平已累计签约立项新项目18个,其中有2个世界500强项目;上半年,有到位资金的新建、续建项目31个,完成额居滨州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60%,在滨州市总额占比超四成。
“智汇邹平”招才引智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全市10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2019年成功落地2个院士工作站,与苏州大学成功合作研发7类高性能铝合金材料,近期与中科院宁波所启动合作。”截至目前,2020年邹平市共柔性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人;引进大学生1549人。4月成立的铝谷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组建包含1名博士、3名硕士等在内的运营团队,开展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孵化等业务。未来,邹平将继续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最优发展环境,让更多高端项目、优秀人才,落户邹平、赢在邹平。
(关键字: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