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值一哥”比亚迪上半年营收遇挫,新能源汽车市场四面楚歌

2020-9-1 10:29:14来源:亿欧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疫情笼罩下的恶劣市场环境中,巨头也无法独善其身。哪怕是一跃成为中国市值第一车企的比亚迪,从半年报来看,仍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8月28日晚,比亚迪发布其2020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比亚迪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5.03亿元,同比下降2.70%;不过,净利润16.62亿元,同比增长14.29%,其中43%来自于汽车有关的政府补助,达到7.15亿元。

比亚迪财务数据

从业务板块上来看,汽车及相关产品仍然是大头,该公司今年上半年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的收入为320.72亿元,同比减少5.62%。而这其中还包括来自疫情期间,比亚迪口罩业务贡献的85.7 亿元。(据了解,口罩业务发展是依托于比亚迪汽车业务,所以这部分业务所带来的收入以及利润被计入汽车业务的业绩中。)

2020年上半年,疫情对车市的冲击一直没有消散。期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94.71万辆,同比下跌15.25%。

而刚见复苏的中国车市,也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浇了一盆冷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8%和16.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9.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5%和37.4%。

大环境如是,比亚迪并未跑赢大盘。比亚迪1-6月份累计销售15.9万台,同比下滑30.45%,连续第6个月同比下滑,近3个月销量的环比增速也都不足10%,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板块的颓势,是比亚迪销量受挫的主要原因。2020年1-6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6.1万辆,尽管同比下滑58.34%,但仍坐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头把交椅上。

不过,身为“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势却越来越暗淡。

首先是来自外资车企的追赶。其中,最大的一重挑战则是风光无限的特斯拉。二者并不是陌生的对手,“全球电动化”的浪潮中,BYD和特斯拉成为了体量最大的两家新能源车企。销量上,二者一直你追我赶。2016年之前,特斯拉的销量保持领先;2016年之后,BYD销量超过特斯拉,并将这一优势持续多年;2019年十月,BYD又被特斯拉反超。

二者本来不是一条赛道的竞争者,却在特斯拉国产化之后迎来了正面交锋。价格不断压低的特斯拉正在挤压着原本只属于比亚迪的市场空间。而另一方面,打通融资血路的造车新势力们,也无一不在瓜分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

不过,疫情冲击下,车企普遍承压,比亚迪能够实现净利润上涨的关键则在于它“不仅是一家车企”。尽管汽车业务缩水,该公司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收入为233.80亿元,同比增长0.24%;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为47.91亿元,同比增长7.59%。

比亚迪各业务板块营收占比

比亚迪手机业务趋于稳定,主要受益于现有大客户份额持续提升,高端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整机出货量增加,玻璃及陶瓷产品出货量同比翻倍。5G手机也引起一波换机潮。尤其在疫情下,“宅经济”、远端工作、教育以及休闲的需求均带动了智能家居以至平板电脑等智能产品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对于比亚迪在智能终端业务发展也提供了助力。

此外,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在报告期內实现了7.59%的营收正增长,可谓是半年报中的亮点。

今年3月29日,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犹如石子落水,激起不小的浪花。刀片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与目前三元锂电池处于同一水平。同时,相比三元锂电池,刀片电池的单体安全性、稳定性优势更加突出。刀片电池技术以“安全”为王牌,其市场独占性有望助力比亚迪在新能源整车、电池业务上进一步的突破。

此外,备受关注的比亚迪半导体业务方面,比亚迪在半年报中披露,比亚迪半导体业务将以车规级半导体为核心,同步推动工业及消费等领域的半导体发展。未来,比亚迪将积极推进半导体业务上市相关工作,搭建独立的资本市场运作平台。

比亚迪的商业版图仍在不断扩张,目前,除轮胎之外,比亚迪几乎自产所有的汽车零部件。这样高度垂直整合成本空间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将本增效,然而当下比亚迪切入的赛道并不是一片蓝海,若想稳住在其在汽车行业的地位,并将触角伸向其他行业,期待多元布局形成合力,或许并非易事。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

(责任编辑: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