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3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产业培训基地”金属周8月系列活动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分别邀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轻金属部主任杨云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重金属部主任胡长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稀有稀土部主任胡德勇,围绕中国铝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铜铅锌镍行业运行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稀贵金属行业运行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主题报告。
“产业培训基地”线上金属周系列活动是上期所在防疫常态化、建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出的线上培训课程。活动邀请金属品种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分享行业动态和市场最新观点,从而帮助实体企业和市场参与者更好理解行业,提升管理企业风险的能力。
警惕氧化铝步原铝后尘
电解铝以内需为主
铝工业六大问题不容忽视
杨云博围绕中国铝工业运行状况及国际地位、中国铝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外铝工业竞争力比较分析、关于中国铝工业未来发展的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他介绍,经济高速增长拉动中国铝工业快速发展,中国铝工业发展与GDP息息相关。今年1~7月,铝产品生产总体保持平稳,但产业链不同环节表现仍存差异。贸易方面,我国长期维持铝资源净进口、铝材净出口状态;效益方面,近年来,铝行业销售利润率呈下降态势,2019年,铝采矿、冶炼、加工行业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3%、2.8%、1.9%;能耗方面,铝冶炼行业能耗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此同时,能耗进一步下降难度增加;产业结构方面,氧化铝利用进口矿比例、电解铝采用自备电及清洁能源比例、铝材铝液直供比例不断提升。
杨云博认为,铝工业现存的主要问题:一是国内铝土矿资源匮乏且禀赋不佳,进口铝土矿来源过于集中;二是需求增速明显回落,铝消费平台期将至;三是氧化铝投资热情过高,有重蹈电解铝覆辙迹象;四是铝材出口尚维持增长,但贸易摩擦影响不容忽视;五是废料回收体系不健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六是环保压力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成本刚性增加。
他指出,我国氧化铝国际竞争力弱,相较于国外,中国铝土矿资源保障年限短、利用成本高,铝加工国际竞争力较强,技术装备水平先进,产业配套完善、投资低、人工成本低、靠近消费地,但目前中国在航空铝材、汽车板、电子铝箔等产品生产供应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关于未来中国铝工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他表示,结合中国未来铝需求预测及竞争力分析,未来铝土矿供应逐步转向以海外为主,氧化铝发展不追求自给自足,电解铝发展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原则,再生铝发展实现全面提升,铝加工发展将以市场为导向。
挖掘内需潜力
构建产业命运共同体
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胡长平围绕铜、铅、锌、镍产业运行现状;2000年以来世界铜、铅、锌、镍产业概况;主要国家或地区铜、铅、锌、镍消费轨迹;中国铜、铅、锌、镍产业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他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经济仍在艰难探索复工复产的过程中,虽然现在我国疫情防控趋势平稳,但仍面临积极破解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难题,化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不确定性的巨大挑战。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运行指标大幅下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二季度呈现恢复性向好态势。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总体来看,上半年已走出探底恢复性向好态势。
胡长平追踪了2000年至2018年世界铜、铅、锌、镍产业发展轨迹,认为:各国或地区有色金属产业具有很强相互依赖性,消费大国往往国内矿产量很少、冶炼产量适中;一个国家或地区铜、铅、锌、镍生产特别是消费能力的稳定性,基本能反映其经济(GDP)规模和成长性,且主要决定于其产业结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有色金属消费将逐渐减少直至趋于稳定。他梳理2001~201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数据发现,锡(精炼锡)消费2000~2018年出现了世界、国外、G7等组织、主要国家或地区四个“天花板”,我国也于2014年产生19.26万吨最大值(天花板);铜(精炼铜)、锌(锌锭)和镍(精炼镍)消费已出现国外、G7等组织、主要国家或地区三个“天花板”;铅(精炼铅)消费已出现G7等组织、主要国家或地区两个“天花板”。世界铜、铅、锌、镍、锡消费自2000年来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不再依赖消费增加。
胡长平简要介绍了我国铜、铅、锌、镍产业发展历程和新时代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的资源保障、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三大挑战。他表示,新冠疫情必将促进经济全球化方式方法转变。从短期看,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会更加依赖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从长远看,即使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但各国和地区将更加重视增加就业,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倡导的“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三大使命的实现。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我国铜铅锌镍产业的新机遇新挑战是当务之急。
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力
胡德勇从稀有金属基本特点、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市场运行特点、产品结构、技术研发水平和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稀有金属的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他表示,稀有金属种类繁多,具有产业规模小、战略价值高和应用潜力大等诸多特点,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精尖技术突破的重要原材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我国属于稀有金属资源大国,但不同的稀有金属品种资源储量差别较大。钨、钼、锡、锑和稀土都属于我国的优势资源,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经过多年的持续性开采,锡和锑的资源储量下滑较快,原料对外依存度在逐步上升,而钴、钽、铌、锆、铪等则属于我国的短缺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在冶炼方面,我国不但技术水平全球领先,生产能力也位居世界首位,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彻底扭转了最初以出口稀有金属矿产原料为主的不利局面。但是,我国稀有金属初级产品生产能力高于国内消费能力,部分中低端产品出现长期供过于求,对海外市场有较大依赖性的特点也不容忽视。在深加工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稀有金属行业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的差距较大,对矿产开发、绿色冶炼、金属特性、材料制备等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一些科学原理认识不够透彻,总体上仍处于“大部分基础研究和自动化装备跟跑,少部分工艺技术并跑”的阶段,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及装备仍受制于人,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
在介绍行业特点的基础上,胡德勇还对我国稀有金属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做了简要分析。他认为产业集群化、产品高端化、生产绿色化、装备智能化、产业融合化和经营国际化将是我国稀有金属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胡德勇还结合增加有效供给,扩大下游消费,推动高端发展,挖掘内循环潜力等多个方面的相关内容,为与会代表深入了解稀有金属行业运行特点、把握未来发展机遇提供了有价值信息。
(关键字:有色)